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生产管理论文

精益生产在QX公司的应用案例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30页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16-18页
        1.1.1 研究的背景第16-17页
        1.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7-18页
    1.2 文献综述第18-26页
        1.2.1 精益生产的发展第18-19页
        1.2.2 国外对于精益的研究现状第19-21页
        1.2.3 国内对于精益的研究现状第21-23页
        1.2.4 同步制造和约束理论第23-25页
        1.2.5 传统生产方式和精益生产方式第25-26页
    1.3 研究内容、框架和方法第26-28页
    1.4 论文结构第28-29页
    1.5 创新之处第29-30页
第一部分 案例第30-64页
    引言:如何进一步提升盈利能力?第30-31页
    第二章 QX公司及其集团精益生产现状分析第31-64页
        2.1 QX公司及其集团简介第31-34页
            2.1.1 QX公司总部简介第31-32页
            2.1.2 QX公司简介第32-34页
            2.1.3 QX公司的集团简介第34页
        2.2 精益运作状况、机构和系统第34-38页
            2.2.1 全球卓越运营体系第34-35页
            2.2.2 QX公司精益架构及体系第35-38页
        2.3 QX公司精益生产第38-61页
            2.3.1 三“C”和精益生产第38-39页
            2.3.2 精益企业愿景、目标第39-40页
            2.3.3 全员参与、6S和目视管理第40-43页
            2.3.4 运营战略规划第43-45页
            2.3.5 价值流图析及其管理第45-46页
            2.3.6 精益项目管理第46-48页
            2.3.7 减少作业准备与快速换型第48-49页
            2.3.8 差错预防第49-50页
            2.3.9 全面生产性维护——TPM第50-53页
            2.3.10 创造连续流第53-54页
            2.3.11 降低生产周期第54-56页
            2.3.12 供应链和物流第56-57页
            2.3.13 电子看板的应用第57-60页
            2.3.14 需求管理第60-61页
        2.4 QX公司运营战略第61-63页
            2.4.1 QX公司公司级和经营级战略第62页
            2.4.2 QX公司未来五年内面临的机遇第62页
            2.4.3 QX公司未来五年内面临的挑战第62页
            2.4.4 聚焦产品族的规划、运营第62-63页
        2.5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二部分 案例分析第64-114页
    第三章 QX公司精益生产方案实施及其效果第64-107页
        3.1 EJK精益生产和精益业务项目第65-67页
            3.1.1 项目书第65-67页
            3.1.2 项目时间表第67页
        3.2 万能物架精益生产项目第67-95页
            3.2.1 运营战略第67-69页
            3.2.2 产品族第69-70页
            3.2.3 确定价值流图经理和项目团队成员、启动会议第70页
            3.2.4 现状价值流图第70-75页
            3.2.5 未来价值流图第75-77页
            3.2.6 改善行动及行动计划第77页
            3.2.7 单元设计第77-79页
            3.2.8 指标监控第79-82页
            3.2.9 5S改善成果展示第82-84页
            3.2.10 喷涂线TPM第84-93页
            3.2.11 换粉快速换型改善QCO第93-95页
            3.2.12 项目心得(Lessons learned)第95页
        3.3 EJK订单处理和成品出货流程改善项目第95-101页
            3.3.1 精益业务流程的必要性、注意事项第95页
            3.3.2 精益制造与精益业务流程的文化差异第95-96页
            3.3.3 精益计划(精益指标)意向因素评分第96-97页
            3.3.4 确定产品族第97页
            3.3.5 确定价值流经理第97页
            3.3.6 流程分析——现状流程图第97-98页
            3.3.7 绘制现状价值流图第98-100页
            3.3.8 绘制未来价值流图第100页
            3.3.9 改善行动及行动计划第100-101页
            3.3.10 项目历程第101页
        3.4 盘点流程改善项目第101-105页
            3.4.1 确定产品族第101页
            3.4.2 确定价值流经理第101-102页
            3.4.3 流程分析——现状流程图第102-103页
            3.4.4 绘制现状价值流图第103页
            3.4.5 绘制未来价值流图第103-104页
            3.4.6 改善行动及行动计划第104页
            3.4.7 实现流动的关键第104-105页
            3.4.8 实物盘点的改善建议第105页
            3.4.9 改善成果监控第105页
        3.5 本章小结第105-107页
    第四章 精益提炼及其总结、应用第107-114页
        4.1 体系、架构很重要第107-108页
        4.2 发展中的精益生产第108-109页
            4.2.1 精益制造第108-109页
            4.2.2 精益业务流程第109页
            4.2.3 精益生产第109页
        4.3 精益与六西格玛的结合第109-111页
            4.3.1 基本原则第109页
            4.3.2 结合精益与六西格玛第109-111页
        4.4 精益可以与众不同第111-114页
            4.4.1 不同的生产或业务环境第111页
            4.4.2 六种基本类型及其对应的精益方案第111-114页
结论第114-116页
参考文献第116-11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18-119页
致谢第119-120页
附件第120页

论文共12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变电站巡检机器人路径规划系统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双塔组合梁斜拉桥施工全过程静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