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8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2-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1 三维软件的二次开发技术 | 第14页 |
1.2.2 二次开发中的参数化技术 | 第14-16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第2章 系统开发方案选择及实现 | 第18-28页 |
2.1 方案讨论 | 第18-23页 |
2.1.1 操作记录(Journaling) | 第18-20页 |
2.1.2 用户自定义特征(User Defined Feature) | 第20页 |
2.1.3 UG Open GRIP | 第20-21页 |
2.1.4 UG Open API | 第21-22页 |
2.1.5 UG Open API及C | 第22-23页 |
2.2 方案实现 | 第23-26页 |
2.2.1 菜单设计UG Open Menu Script | 第24页 |
2.2.2 配置Visual Studio | 第24-25页 |
2.2.3 程序部署 | 第25-26页 |
2.3 小结 | 第26-28页 |
第3章 可视化技术 | 第28-38页 |
3.1 可视化技术的讨论 | 第28页 |
3.2 OpenGL工作流程 | 第28-29页 |
3.3 OpenGL着色 | 第29-37页 |
3.3.1 RGBA显示模式 | 第29-30页 |
3.3.2 云图可视化 | 第30-32页 |
3.3.3 着色模型(Gouraud) | 第32-34页 |
3.3.4 光照模型 | 第34-37页 |
3.4 本系统的OpenGL可视化过程 | 第37页 |
3.5 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参数化技术 | 第38-49页 |
4.1 新型参数化技术 | 第38页 |
4.2 工作原理 | 第38-48页 |
4.2.1 Abstract | 第39-42页 |
4.2.2 Fuse | 第42-46页 |
4.2.3 Verification | 第46-47页 |
4.2.4 尺寸驱动 | 第47页 |
4.2.5 AFV技术的类设计 | 第47-48页 |
4.3 小结 | 第48-49页 |
第5章 系统设计 | 第49-76页 |
5.1 总体结构 | 第49-54页 |
5.1.1 系统框架 | 第49-51页 |
5.1.2 文件框架 | 第51-52页 |
5.1.3 混合编程 | 第52-54页 |
5.2 前处理 | 第54-62页 |
5.2.1 实体模型 | 第54-58页 |
5.2.2 线模型 | 第58-60页 |
5.2.3 有限元模型 | 第60-62页 |
5.3 求解计算模块 | 第62-73页 |
5.3.1 参数指定模块 | 第62-66页 |
5.3.2 载荷求解模块原理 | 第66-67页 |
5.3.3 载荷定义 | 第67-70页 |
5.3.4 计算模块 | 第70-73页 |
5.4 后处理 | 第73-74页 |
5.4.1 线图 | 第73页 |
5.4.2 云图 | 第73-74页 |
5.5 小结 | 第74-76页 |
第6章 设计实例 | 第76-86页 |
6.1 标准规定算法 | 第77-79页 |
6.1.1 质量载荷 | 第77-79页 |
6.1.2 基础制动工况 | 第79页 |
6.2 系统加载计算 | 第79-85页 |
6.2.1 质量载荷 | 第79-81页 |
6.2.2 基础制动工况 | 第81-83页 |
6.2.3 驱动工况 | 第83-85页 |
6.3 小结 | 第85-86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86-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2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