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1.2 研究思路及框架 | 第13-15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5 研究意义 | 第18-20页 |
1.6 研究的创新点 | 第20-22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相关文献述评 | 第22-50页 |
2.1 理论基础 | 第22-31页 |
2.1.1 创新效率评价的相关理论 | 第22-27页 |
2.1.2 区域创新系统理论 | 第27-31页 |
2.2 相关文献梳理与述评 | 第31-47页 |
2.2.1 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评价的文献述评 | 第31-39页 |
2.2.2 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差异研究的文献述评 | 第39-47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47-50页 |
第三章 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及创新现状 | 第50-72页 |
3.1 高技术产业的概念与内涵 | 第50-57页 |
3.1.1 各国对高技术产业概念的界定 | 第50-51页 |
3.1.2 高技术产业范围的界定 | 第51-57页 |
3.2 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 | 第57-67页 |
3.3 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创新现状 | 第67-7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第四章 中国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评价 | 第72-88页 |
4.1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 第72页 |
4.2 评价指标的选取 | 第72-74页 |
4.3 模型构建 | 第74-79页 |
4.3.1 DEA方法简介 | 第74-76页 |
4.3.2 DEA效率评价原理 | 第76-77页 |
4.3.3 DEA基本模型 | 第77-79页 |
4.4 评价结果分析 | 第79-8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5-88页 |
第五章 中国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空间差异分析 | 第88-102页 |
5.1 测度指标和测度方法 | 第88-91页 |
5.1.1 测度指标 | 第88页 |
5.1.2 测度差异的方法 | 第88-91页 |
5.2 测度结果 | 第91-94页 |
5.2.1 东、中、西部三大地区创新效率的投入产出指标的宏观比较 | 第91-93页 |
5.2.2 中国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投入产出指标的全局空间分析 | 第93-94页 |
5.3 中国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空间差异的变化特征 | 第94-100页 |
5.3.1 变异系数的计算及变化 | 第94-96页 |
5.3.2 泰尔指数的分解及其变化 | 第96-10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00-102页 |
第六章 中国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空间差异的分布特征 | 第102-122页 |
6.1 ArcGIS中设置的空间统计工具 | 第102页 |
6.2 方差变异分析 | 第102-108页 |
6.2.1 方差变异分析的理论介绍 | 第102-104页 |
6.2.2 半变异/协方差云工具 | 第104-108页 |
6.3 中国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空间自相关分析 | 第108-119页 |
6.3.1 空间权重矩阵的编制 | 第109页 |
6.3.2 计算全局Moran's I | 第109-111页 |
6.3.3 Moran散点图和LISA集聚图 | 第111-119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19-122页 |
第七章 区域创新环境对中国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空间差异的影响作用 | 第122-138页 |
7.1 区位优势与区域产业技术创新集聚 | 第122-124页 |
7.2 区域创新环境与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 | 第124-136页 |
7.2.1 “创新环境”概念的提出 | 第124-126页 |
7.2.2 区域创新环境的识别要素 | 第126-129页 |
7.2.3 区域创新环境概念研究的理论视角 | 第129-133页 |
7.2.4 区域创新环境对于创新效率空间差异化的影响机理 | 第133-136页 |
7.3 本章小结 | 第136-138页 |
第八章 提升中国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对策和建议 | 第138-152页 |
8.1 提升中国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基本思路 | 第138-141页 |
8.1.1 提升中国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基本原则 | 第138-139页 |
8.1.2 提升中国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基本思路 | 第139-141页 |
8.2 提升中国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对策和建议 | 第141-150页 |
8.2.1 利用集群效应提高高技术产业的竞争实力 | 第141-143页 |
8.2.2 重视良好的区域创新环境的培育 | 第143-145页 |
8.2.3 摆正政府在创新中的作用 | 第145-146页 |
8.2.4 改进对研发人员的激励模式 | 第146-149页 |
8.2.5 加强对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的金融支持 | 第149-150页 |
8.3 本章小结 | 第150-152页 |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52-156页 |
9.1 本论文的主要结论 | 第152-154页 |
9.2 研究展望 | 第154-156页 |
参考文献 | 第156-168页 |
附表一 | 第168-174页 |
附表二 | 第174-176页 |
附表三 | 第176-178页 |
附表四 | 第178-180页 |
附表五 | 第180-182页 |
附表六 | 第182-184页 |
附表七 | 第184-186页 |
附表八 | 第186-188页 |
附表九 | 第188-190页 |
附表十 | 第190-192页 |
致谢 | 第192-194页 |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94-196页 |
作者简介 | 第1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