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型基片集成波导激励和电路应用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0页 |
1.1 研究背景与现状 | 第8-9页 |
1.2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9-10页 |
第二章 理论及背景知识 | 第10-21页 |
2.1 基础理论知识 | 第10-14页 |
2.1.1 电磁场理论 | 第10-11页 |
2.1.2 传输线理论 | 第11-13页 |
2.1.3 矩形波导传播特性 | 第13-14页 |
2.2 基片集成波导相关背景 | 第14-16页 |
2.3 魔T和六端口电路背景知识 | 第16-20页 |
2.3.1 魔T相关介绍 | 第16-18页 |
2.3.2 六端口电路相关介绍 | 第18-2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三章 微带线到FSIW的过渡 | 第21-32页 |
3.1 微带线和带状线 | 第21-25页 |
3.1.1 微带线的特性参数 | 第21-22页 |
3.1.2 微带线到带状线的过渡 | 第22-25页 |
3.2 带状线到FSIW的过渡 | 第25-28页 |
3.2.1 FSIW结构分析 | 第25-27页 |
3.2.2 带状线与FSIW间的模式转换 | 第27-28页 |
3.3 微带线到FSIW过渡 | 第28-3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四章 基于FSIW的宽带魔T | 第32-45页 |
4.1 基于FSIW的功分器 | 第32-37页 |
4.1.1 功分器理论基础 | 第32-33页 |
4.1.2 SIW功分器介绍 | 第33-34页 |
4.1.3 新型H面功分器 | 第34-37页 |
4.2 超宽带魔T的设计过程 | 第37-43页 |
4.2.1 设计原理 | 第38-40页 |
4.2.2 优化过程 | 第40-43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五章 新型六端口网络 | 第45-63页 |
5.1 微带线到HMSIW过渡 | 第45-46页 |
5.2 基于HMSIW的支节线耦合 | 第46-54页 |
5.2.1 单支节耦合结构及其原理 | 第46-50页 |
5.2.2 3dB定向耦合器 | 第50-54页 |
5.3 六端口电路的实现 | 第54-62页 |
5.3.1 微带线到SIW的宽带过渡 | 第54-55页 |
5.3.2 HMSIW功率分配器 | 第55-57页 |
5.3.3 新型六端口电路 | 第57-6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 第69-70页 |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 第70-71页 |
附录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