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前言 | 第8-17页 |
1.1 小分子有害物质介绍 | 第8页 |
1.2 兽药残留和检测 | 第8-11页 |
1.2.1 兽药残留现状 | 第8-9页 |
1.2.2 常用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 | 第9-11页 |
1.3 磺胺类小分子化合物 | 第11-12页 |
1.3.1 磺胺类小分子化合物的简介 | 第11-12页 |
1.3.2 磺胺类小分子化合物的残留危害 | 第12页 |
1.4 黄曲霉毒素B1 | 第12页 |
1.5 常见抗体类型及基因工程抗体简介 | 第12-14页 |
1.6 酶联免疫吸附技术 | 第14-15页 |
1.6.1 酶联免疫吸附技术的概述 | 第14页 |
1.6.2 碱性磷酸酶标记抗体的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技术 | 第14-15页 |
1.7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5-16页 |
1.8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7-43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7-23页 |
2.1.1 实验用菌种及细胞 | 第17页 |
2.1.2 实验用工具酶、抗生素及标准品 | 第17-18页 |
2.1.3 实验用试剂及试剂盒 | 第18-19页 |
2.1.4 实验仪器 | 第19-20页 |
2.1.5 PCR所用的引物 | 第20-21页 |
2.1.6 主要溶液和培养基的配置方法 | 第21-23页 |
2.2 磺胺类兽药的基因工程抗体制备实验方法 | 第23-38页 |
2.2.1 RNA提取前准备 | 第23页 |
2.2.2 总RNA提取 | 第23页 |
2.2.3 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总RNA | 第23-24页 |
2.2.4 cDNA第一链的合成 | 第24页 |
2.2.5 SAs单链抗体基因的扩增 | 第24-26页 |
2.2.6 重链轻链基因的测序 | 第26-28页 |
2.2.7 Fab质谱测序 | 第28-30页 |
2.2.8 设计引物 | 第30页 |
2.2.9 构建重组表达质粒His-SAs-scFv-pLIP6/GN | 第30-35页 |
2.2.10 SAs-scFv的诱导 | 第35-36页 |
2.2.11 SAs-scFv纯化 | 第36-37页 |
2.2.12 SAs-scFv抗体活性检测 | 第37-38页 |
2.3 黄曲霉毒素B1基因工程抗体的制备方法 | 第38-43页 |
2.3.1 合成AFB1-scFv基因片段 | 第38页 |
2.3.2 构建His-AFB1-scFv-PLIP6/GN重组表达质粒 | 第38-41页 |
2.3.3 AFB1-scFv pLIP6/GN表达菌株的制备 | 第41页 |
2.3.4 AFB1-scFv的诱导 | 第41-42页 |
2.3.5 AFB1-scFv纯化 | 第42页 |
2.3.6 AFB1-scFv抗体活性检测 | 第42-43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43-61页 |
3.1 磺胺类兽药基因工程抗体的制备及活性检测 | 第43-56页 |
3.1.1 磺胺类兽药单克隆细胞总RNA的提取 | 第43页 |
3.1.2 磺胺类兽药单链抗体基因的合成 | 第43-47页 |
3.1.3 构建重组表达质粒His-SAs-scFv-pLIP6/GN | 第47-50页 |
3.1.4 构建重组表达菌株His-SAs-scFv-pLIP6/GN BL21(DE3) | 第50页 |
3.1.5 诱导SAs-svFv | 第50-55页 |
3.1.6 ELISA实验检测SAs-scFv的活性 | 第55-56页 |
3.2 黄曲霉毒素B1基因工程抗体的制备及活性检测 | 第56-59页 |
3.2.1 合成AFB1-scFv基因片段 | 第56页 |
3.2.2 构建AFB1-pLIP6/GN重组表达质粒 | 第56-57页 |
3.2.3 构建重组表达菌株His-AFB1-scFv-pLIP6/GN BL21 (DE3) | 第57页 |
3.2.4 诱导AFB1-svFv | 第57-59页 |
3.2.5 ELISA实验检测AFB1-scFv的活性 | 第59页 |
3.3 实验讨论 | 第59-61页 |
4 结论 | 第61-62页 |
5 展望 | 第62-63页 |
6 参考文献 | 第63-71页 |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71-72页 |
8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