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3 简要评述 | 第13页 |
1.3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 第13-14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1.3.2 主要内容 | 第14页 |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14-16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4.2 创新点 | 第14-16页 |
第2章 医疗监管的理论分析 | 第16-22页 |
2.1 医疗监管的科学内涵 | 第16-18页 |
2.1.1 医疗监管的基本概念 | 第16页 |
2.1.2 医疗监管的主要形式 | 第16-17页 |
2.1.3 医疗监管的主要特点 | 第17-18页 |
2.1.4 医疗监管的主要原则 | 第18页 |
2.2 加强医疗监管的基础理论 | 第18-20页 |
2.2.1 中国特色政府规制理论 | 第18-19页 |
2.2.2 公共治理理论 | 第19-20页 |
2.3 加强医疗监管的必要性 | 第20-22页 |
2.3.1 是进一步提升医疗监管机构的监管水平的需要 | 第20页 |
2.3.2 是推进医疗监管体制改革的需要 | 第20页 |
2.3.3 是提高医疗质量、控制医疗成本、扩大医疗服务的可及范围的需要 | 第20-21页 |
2.3.4 是全面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需要 | 第21-22页 |
第3章 深圳坪山新区医疗监管现状分析 | 第22-29页 |
3.1 深圳坪山新区医疗监管取得的成绩 | 第22-24页 |
3.1.1 完善了多元的医疗监管主体 | 第22页 |
3.1.2 健全了医疗监管的法规政策 | 第22页 |
3.1.3 提高了医疗监管的信息化水平 | 第22-23页 |
3.1.4 提高了的医疗监管人员的整体素质 | 第23页 |
3.1.5 提升了医疗监管的执法力度 | 第23-24页 |
3.2 深圳坪山新区医疗监管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24-26页 |
3.2.1 医疗监管执行力度有待加强 | 第24-25页 |
3.2.2 医疗监管效率有待提高 | 第25页 |
3.2.3 医疗监管效果有待提升 | 第25-26页 |
3.3 深圳坪山新区医疗监管的原因分析 | 第26-29页 |
3.3.1 医疗监管体制不健全 | 第26页 |
3.3.2 医疗监管主体职责不统一 | 第26-27页 |
3.3.3 医疗监管法律法规建设不完善 | 第27-28页 |
3.3.4 医疗监管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 第28页 |
3.3.5 医疗监管方法简单 | 第28-29页 |
第4章 完善深圳市坪山新区医疗监管的对策 | 第29-35页 |
4.1 完善医疗监管体制 | 第29-30页 |
4.1.1 完善医疗监管主体体系 | 第29页 |
4.1.2 理顺医疗监管主体关系 | 第29-30页 |
4.1.3 厘清医疗监管主体权责 | 第30页 |
4.2 健全医疗监管相关法规政策 | 第30-31页 |
4.2.1 完善医疗监管相关法规政策 | 第30-31页 |
4.2.2 规范医疗监管相关法规政策的可操作性 | 第31页 |
4.3 推进医疗监管队伍建设 | 第31-32页 |
4.3.1 提升医疗监管队伍的政治素质 | 第31-32页 |
4.3.2 提升医疗监管队伍的业务素质 | 第32页 |
4.3.3 调整医疗监管队伍的结构 | 第32页 |
4.4 创新医疗监管方式 | 第32-35页 |
4.4.1 实现医疗监管信息共享 | 第32-33页 |
4.4.2 推进医疗监管协同 | 第33页 |
4.4.3 建立服务型医疗监管模式 | 第33-35页 |
结论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致谢 | 第38-39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