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一、后工业社会语境下的文学与影视艺术生产境遇 | 第10-17页 |
(一) 后工业时代的文化产业崛起 | 第10-13页 |
(二) 当代文学与影视艺术的生产境遇 | 第13-17页 |
1. 文学在视像时代的生存困境 | 第13-14页 |
2. 影视艺术生产繁荣背后的缺失 | 第14-17页 |
二、艺术生产-再生产的理论构成 | 第17-27页 |
(一) 艺术生产的理论构建 | 第17-21页 |
1. 艺术生产的本质特征 | 第18-19页 |
2. 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的同一性 | 第19-20页 |
3. 艺术生产的特殊性 | 第20-21页 |
(二) 现代艺术生产要素构成 | 第21-27页 |
1. 艺术生产者身份的复杂性 | 第21-23页 |
2. 艺术生产媒介历史性发展与共时性构成的多样性 | 第23-24页 |
3. 艺术生产资源与生产对象的丰富性 | 第24-27页 |
三、文学与影视的艺术生产-再生产方式建构 | 第27-45页 |
(一) 文学与影视艺术的交互式复合性生产的建构 | 第27-32页 |
1. 文学与影视艺术的交互式复合性生产的基本内涵 | 第27-30页 |
2. 文学与影视艺术交互式复合性生产的实现途径 | 第30-32页 |
(二) 当代文学与影视艺术生产的相互融合 | 第32-38页 |
1. 文学与影视艺术创作上的相互融合 | 第33-36页 |
2. 文学与影视艺术生产的现实互动 | 第36-38页 |
(三) 文学与影视艺术生产-再生产的文本价值生成 | 第38-42页 |
1. 文学与影视艺术交互式复合性生产的文本产品价值建构 | 第38-40页 |
2. 交互式复合性生产对文学与影视艺术生产的促进作用 | 第40-42页 |
(四) 《手机》的交互式复合性生产策略 | 第42-45页 |
四、艺术门类间交互式复合性生产的意义 | 第45-52页 |
(一) 艺术门类观念化封闭式生产的局限性 | 第45-47页 |
(二) 艺术生产跨学科的对话与交流 | 第47-52页 |
1. 艺术生产与科学技术的相互融合 | 第48-49页 |
2. 艺术生产与日常生活的融合 | 第49-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注释 | 第53-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读研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60-61页 |
后记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