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7-16页 |
| ·选题缘由 | 第7-9页 |
| ·提升高校新教师的发展是高校提高其教育质量的必要途径 | 第7页 |
| ·高校新教师难以把握“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平衡 | 第7-8页 |
| ·我国对促进高校新教师发展的质量保障还不够完善 | 第8-9页 |
| ·当前澳大利亚高校新教师的发展经验能为我国高校提供建议 | 第9页 |
| ·文献综述 | 第9-12页 |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9-11页 |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2-14页 |
| ·高校新教师 | 第12-13页 |
| ·教师发展 | 第13-14页 |
|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4-16页 |
|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第2章 高校新教师发展的理论基础 | 第16-22页 |
| ·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 第16-18页 |
| ·教师更新理论 | 第18-20页 |
| ·反思型教师教育理论 | 第20-22页 |
| 第3章 澳大利亚高校新教师发展的历史过程 | 第22-32页 |
| ·澳大利亚高校新教师发展的历史演变 | 第22-26页 |
| ·19世纪50年代初期—20世纪40年代中期:忽视高校教师发展时期 | 第22-23页 |
| ·20世纪40年代中期—20世纪80年代初期:注重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时期 | 第23-24页 |
| ·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今:强调教师教学能力与学术能力统一发展时期 | 第24-26页 |
| ·澳大利亚高校新教师发展的历史动因 | 第26-32页 |
| ·国际:教育的大众化和国际化浪潮 | 第26-27页 |
| ·国家:经济发展状况对高等教育的推动 | 第27-28页 |
| ·政府:高度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 | 第28-29页 |
| ·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 | 第29-32页 |
| 第4章 当前澳大利亚高校新教师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 第32-39页 |
| ·当前澳大利亚高校新教师发展的问题 | 第32-35页 |
| ·政府:对高校新教师发展项目分类不清晰 | 第32-33页 |
| ·高校:过于注重新教师的学术能力 | 第33-34页 |
| ·新教师:参与的项目繁多,任务太重 | 第34-35页 |
| ·当前澳大利亚高校新教师发展的策略 | 第35-39页 |
| ·政府:积极推动高校新教师发展项目分类清晰化 | 第35-36页 |
| ·高校:设置有针对性的新教师发展项目 | 第36-37页 |
| ·新教师:加强与同事的交流,促进发展 | 第37-39页 |
| 第5章 澳大利亚高校新教师发展的案例研究 | 第39-49页 |
| ·悉尼大学教师发展的举措 | 第39-43页 |
| ·高校:成立教学与学习研究所 | 第39-41页 |
| ·院系:设置专业发展活动 | 第41-43页 |
| ·个人:积极参与高校和院系的项目 | 第43页 |
| ·新南威尔士大学教师发展的举措 | 第43-49页 |
| ·高校:建立学习和教学部门 | 第44-46页 |
| ·院系:支持学习和教学单位 | 第46-47页 |
| ·个人:关注自身的专业发展 | 第47-49页 |
| 第6章 澳大利亚高校新教师发展的结论与建议 | 第49-56页 |
| ·对澳大利亚高校新教师发展的结论 | 第49-52页 |
| ·国家加大对高等教育事业的拨款 | 第49-50页 |
| ·政府注重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质量 | 第50-51页 |
| ·高校关注教师发展的专业能力 | 第51-52页 |
| ·对我国高校新教师发展的建议 | 第52-56页 |
| ·国家需注重把控高校教师教学质量 | 第53页 |
| ·高校需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师专业发展项目并扩大其覆盖范围 | 第53-54页 |
| ·教师需加强追求提高自身教学技能的主动性 | 第54-56页 |
| 结语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0-61页 |
| 致谢 | 第61-63页 |
| 附件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