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基本图和三相交通流理论的离散建模方法研究
致谢 | 第1-7页 |
中文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3页 |
1 绪论 | 第13-43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3-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4-39页 |
·基本图方法研究现状 | 第15-24页 |
·三相交通流理论研究现状 | 第24-34页 |
·现状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34-39页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39-43页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39-43页 |
2 密度差格子流体力学模型研究 | 第43-57页 |
·格子流体力学模型简介 | 第43-44页 |
·密度差格子流体力学模型构建 | 第44-45页 |
·线性稳定性分析 | 第45-46页 |
·非线性稳定性分析 | 第46-50页 |
·Burgers方程推导 | 第46-47页 |
·KdV方程推导 | 第47-48页 |
·mKdV方程推导 | 第48-50页 |
·非线性密度波模拟 | 第50-53页 |
·匝道系统建模与模拟 | 第53-57页 |
·匝道系统模型构建 | 第53-54页 |
·匝道系统的数值模拟 | 第54-57页 |
3 刹车灯元胞自动机模型研究 | 第57-77页 |
·既有刹车灯元胞自动机模型概述 | 第57-64页 |
·BL模型及分析 | 第57-59页 |
·MCD模型规则及分析 | 第59-62页 |
·BLDAD模型规则及分析 | 第62-64页 |
·既有刹车灯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应用 | 第64页 |
·改进的刹车灯元胞自动机模型构建与分析 | 第64-77页 |
·期望时间间距刹车灯模型构建与分析 | 第66-71页 |
·提前慢化刹车灯模型构建与分析 | 第71-77页 |
4 平均车辆间距元胞自动机模型研究 | 第77-93页 |
·基本模型构建和分析 | 第77-87页 |
·模型构建 | 第77-80页 |
·模拟结果分析 | 第80-87页 |
·通行能力陡降现象的产生机理分析 | 第87-89页 |
·拓展模型构建和分析 | 第89-93页 |
·模型构建 | 第89-90页 |
·宽运动堵塞的出流状态分析 | 第90-93页 |
5 参数校验研究 | 第93-107页 |
·参数标定方法研究 | 第93-94页 |
·模型参数校验 | 第94-107页 |
·实测数据处理 | 第94-97页 |
·模型标定 | 第97-105页 |
·模型验证 | 第105-107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07-111页 |
·工作总结和主要创新 | 第107-110页 |
·工作总结 | 第107-109页 |
·主要创新 | 第109-110页 |
·研究展望 | 第110-111页 |
参考文献 | 第111-121页 |
作者简历 | 第121-127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