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1 引言 | 第11-23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3-20页 |
·传统文化的研究现状分析 | 第13-15页 |
·生成性理论的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虚拟学习社区的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本研究的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20-23页 |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研究方法 | 第21页 |
·研究创新点 | 第21-23页 |
2 研究的理论基础及相关概念界定 | 第23-27页 |
·研究相关理论 | 第23-25页 |
·生成性学习理论 | 第23页 |
·分布式认知理论 | 第23-24页 |
·资源聚合理论 | 第24页 |
·SOLO 分类评价 | 第24-25页 |
·相关概念理论 | 第25-27页 |
·生成性学习理论 | 第25-26页 |
·中国传统文化 | 第26-27页 |
3 中小学传统文化虚拟学习社区学习的需求分析 | 第27-29页 |
·从虚拟学习社区开发设计角度分析 | 第27页 |
·从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角度分析 | 第27-28页 |
·从虚拟学习社区用户角度分析 | 第28-29页 |
4 基于生成性理念的传统文化学习社区模式设计 | 第29-36页 |
·学习社区体系结构设计 | 第29-31页 |
·生成性课程预设资源的设计 | 第31页 |
·生成性课堂教与学活动设计 | 第31-36页 |
·课程设计部分 | 第32-33页 |
·生成性课程实施部分 | 第33-34页 |
·学习评价部分 | 第34页 |
·反思总结部分 | 第34-36页 |
5 传统文化虚拟学习社区的开发 | 第36-37页 |
6 基于生成性理念的传统文化学习社区应用---以《弟子规》专题为例 | 第37-43页 |
·课程准备及教学设计分析 | 第37-38页 |
·学习者分析 | 第37页 |
·学习内容分析 | 第37-38页 |
·学习目标分析 | 第38页 |
·基于生成性理论的传统文化学习社区的实践应用 | 第38-43页 |
·课堂导入及预设资源设置 | 第38-39页 |
·专题学习及子主题生成 | 第39-41页 |
·学习活动的实施和成果展示 | 第41-43页 |
7 基于生成性理念的传统文化学习社区的评价 | 第43-49页 |
·基于 SOLO 评价的形成性分析 | 第43-45页 |
·基于凯利方格的模糊综合评价 | 第45-49页 |
8.传统文化虚拟学习社区应用效果总结分析 | 第49-52页 |
9 总结与反思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4页 |
附录 | 第54-61页 |
附录一 关于中小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识的调查问卷 | 第54-55页 |
附录二 关于中小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识的调查问卷(家长) | 第55-56页 |
附录三 传统文化虚拟社区学习效果评价问卷调查表 | 第56-57页 |
附录四 传统文化虚拟学习社区首页 | 第57-58页 |
附录五 传统文化家校论坛首页 | 第58-59页 |
附录六 传统文化社区专题学习课堂 | 第59-60页 |
附录七 专题学习实践活动表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攻读硕士期间论文发表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