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一、 绪论 | 第9-14页 |
| (一) 研究综述 | 第9-12页 |
| (二) 选题思路 | 第12页 |
| (三) 研究方法和理论依据 | 第12-13页 |
| (四) 语料来源和选题意义 | 第13-14页 |
| 二、 同现句的构句机制 | 第14-29页 |
| (一) 同现句的产生 | 第14-20页 |
| (二) 同现句的演变 | 第20-23页 |
| (三) 同现句式分析 | 第23-29页 |
| 三、 同现句的情景语义分析 | 第29-34页 |
| (一) 遭受义 | 第29-30页 |
| (二) 致使义 | 第30-31页 |
| (三) 处置义 | 第31-32页 |
| (四) 影响义 | 第32-34页 |
| 四、 标记视角下“被”“把”同现句式 | 第34-37页 |
| (一) 标记理论的提出 | 第34页 |
| (二) “被”“把”同现句的标记类型 | 第34-35页 |
| (三) “被”“把”同现句的标记模式 | 第35页 |
| (四) “被”“把”同现句的标记特征 | 第35-37页 |
| 五、 与“被”“把”同现句相关的几个问题 | 第37-47页 |
| (一) “被”“把”同现句式与“被”“把”连用句式的比较 | 第37-41页 |
| (二) “被”“把”同现句式与“被”“把”叠用句的比较 | 第41-44页 |
| (三) “被”“把”同现句施事隐现问题 | 第44-47页 |
| 结语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 附录 | 第50-5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论文发表情况 | 第56-57页 |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