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髻山古冰川发育与构造—气候演化的耦合关系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1 绪论 | 第9-16页 |
| ·冰川概述 | 第9-10页 |
| ·冰川的概念及类型 | 第9页 |
| ·冰川地质地貌特征 | 第9-10页 |
| ·冰川地貌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0页 |
|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0-12页 |
| ·选题依据及技术路线 | 第12-16页 |
| ·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 ·前人工作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3-14页 |
| ·论文研究的主要问题 | 第14页 |
|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4页 |
|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4页 |
| ·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总体研究框架 | 第15-16页 |
| 2 研究区自然条件特征 | 第16-23页 |
| ·自然环境 | 第16-19页 |
| ·地理位置 | 第16-17页 |
| ·气候特点 | 第17-18页 |
| ·植被特征 | 第18-19页 |
| ·研究区地质背景 | 第19-23页 |
| ·构造背景 | 第19-20页 |
| ·组成螺髻山的地层岩石 | 第20-21页 |
| ·螺髻山形成的地质简史 | 第21-23页 |
| 3 螺髻山区冰川地貌发育特征、分布及类型 | 第23-41页 |
| ·冰川地貌发育形成机制 | 第23-24页 |
| ·冰川冰蚀地貌 | 第24-32页 |
| ·冰川冰碛地貌和冰碛沉积 | 第32-34页 |
| ·冰碛地貌 | 第32-34页 |
| ·间冰期沉积剖面 | 第34页 |
| ·冰期的划分 | 第34-35页 |
| ·各阶段雪线的确定 | 第35-41页 |
| ·雪线高度的确定 | 第36-37页 |
| ·螺髻山构造抬升对古雪线的影响 | 第37-39页 |
| ·冰川作用差 | 第39-40页 |
| ·螺髻山的古冰川作用 | 第40-41页 |
| 4 沉积物分析 | 第41-48页 |
| ·粒度分析 | 第41-45页 |
| ·简述 | 第41页 |
| ·实验方法和计算原理 | 第41-42页 |
| ·分析结果 | 第42-45页 |
| ·磁化率分析 | 第45-48页 |
| ·概述 | 第45-46页 |
| ·定义、实验过程及研究方法 | 第46页 |
| ·磁化率数据结果 | 第46-48页 |
| 5 冰川发育的气候条件与构造运动的耦合关系 | 第48-51页 |
| ·冰川发育的气候演变 | 第48-49页 |
| ·构造抬升对山体隆升的影响 | 第49-50页 |
| ·构造抬升对冰斗高度的影响 | 第49-50页 |
| ·构造抬升和剥蚀作用对冰川作用正负差的作用 | 第50页 |
| ·古冰川发育与构造-气候旋回的耦合关系 | 第50-51页 |
| 结论 | 第51-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8页 |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