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化学论文

化学教学中映象表征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引言第9-13页
   ·研究背景与动机第9-10页
   ·研究价值与意义第10-11页
   ·研究问题第11页
   ·研究内容第11-13页
第一部分 理论概述第13-29页
   ·表征理论研究概述第13-20页
     ·表征的起源与发展第13-14页
     ·表征方式的分类第14-17页
     ·化学学习表征方式分类第17-19页
     ·化学学习映象表征第19-20页
   ·映象表征的国内外研究概况第20-23页
     ·国外研究概况第20-22页
     ·国内研究概况第22-23页
   ·化学映象表征研究理论基础第23-29页
     ·多元智能理论第23-25页
     ·认知弹性理论第25-26页
     ·双重编码理论第26-29页
第二部分 高中生化学学习中“映象表征”、“符号表征”及其转换能力的调查分析第29-38页
   ·调查研究目的第29页
   ·调查研究过程第29-30页
     ·问卷编制第29-30页
     ·调查对象第30页
   ·调查结果与分析第30-37页
     ·总体分析第30-31页
     ·项目分析第31-37页
   ·结论第37-38页
第三部分 化学映象表征教学策略第38-47页
   ·重视实验教学功能,强化动作表征第39-43页
     ·教师演示实验,促进学生视觉记忆,形成动作表征第40-41页
     ·师生共同实验,观察体验知识形成,形成动作表征第41页
     ·学生分组实验,引导学生分组合作,形成动作表征第41-42页
     ·学生探究实验,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形成动作表征第42-43页
   ·鼓励活动教学,建立宏观表征第43页
   ·利用实物模型教学,强化微观表征第43-45页
     ·通过实物类比原型,形成微观表征第44页
     ·坚持模型直观教学,形成微观表征第44-45页
   ·将 eChem 软件应用于多媒体教学,实现映象表征向符号表征的转换第45-47页
第四部分 化学映象表征的教学实践研究第47-74页
   ·目标与假设第47页
     ·研究目标第47页
     ·研究假设第47页
   ·对象与方法第47-49页
     ·研究对象第47-49页
     ·研究方法第49页
   ·实验变量第49-50页
     ·确定变量第49页
     ·检测应变量第49-50页
   ·研究程序第50页
   ·实施过程第50-65页
     ·研究时间第50页
     ·教学案例第50-65页
   ·研究结果第65-74页
     ·教学实践后 A、B 两班化学期末成绩分析第65-69页
     ·教学实践后 A、B 两班的访谈设计以及结果分析第69-74页
第五部分 研究结论与思考第74-76页
   ·结论第74页
   ·思考第74-76页
参考文献第76-8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80-81页
附录第81-87页
致谢第87-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学生“工业旅游型”暑期社会实践模式研究--基于思想政治课立体教育框架视角
下一篇:试论合作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有效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