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地形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控制策略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EPS 概述 | 第10-12页 |
·EPS 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2-13页 |
·EPS 控制策略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2 EPS 助力特性研究 | 第15-32页 |
·操纵稳定性性能评价 | 第15-16页 |
·传统的转向系统性能评价 | 第15页 |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性能评价 | 第15-16页 |
·助力特性曲线分析 | 第16-20页 |
·助力特性要求 | 第16-17页 |
·助力曲线分类 | 第17-18页 |
·理想的助力曲线 | 第18-20页 |
·EPS 数学模型 | 第20-25页 |
·转向系统模型 | 第20-22页 |
·整车模型 | 第22-23页 |
·轮胎模型 | 第23页 |
·电动机模型 | 第23-25页 |
·助力曲线的制定 | 第25-27页 |
·助力曲线的制定步骤 | 第25页 |
·直线型助力曲线的制定 | 第25-27页 |
·助力曲线的验证 | 第27-31页 |
·转向轻便性评价 | 第27-28页 |
·转向把中间位置区域性能评价 | 第28-29页 |
·转向回正性评价 | 第29-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3 EPS 控制策略的设计 | 第32-46页 |
·助力曲线模糊修正 | 第32-36页 |
·模糊控制基本理论 | 第32页 |
·模糊控制的制定 | 第32-36页 |
·助力补偿控制 | 第36-37页 |
·补偿控制策略 | 第36页 |
·仿真验证 | 第36-37页 |
·转向回正控制 | 第37-38页 |
·回正控制策略 | 第37页 |
·仿真验证 | 第37-38页 |
·高速阻尼控制 | 第38-40页 |
·阻尼控制策略 | 第38-39页 |
·仿真验证 | 第39-40页 |
·模糊控制器 | 第40-44页 |
·控制策略的建立 | 第40-43页 |
·仿真验证 | 第43-44页 |
·综合控制策略 | 第44-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4 ADAMS 与 SIMULINK 联合仿真 | 第46-62页 |
·多体动力学简介 | 第46-47页 |
·多体动力学概述 | 第46页 |
·多体系统动力学在汽车动力学中应用 | 第46页 |
·ADAMS 软件介绍 | 第46-47页 |
·整车模型的建立 | 第47-53页 |
·前后悬架模型 | 第48-49页 |
·转向系统模型 | 第49-50页 |
·轮胎模型 | 第50-51页 |
·人体模型 | 第51-53页 |
·随机路面的生成 | 第53-56页 |
·随机路面谱的生成 | 第53-55页 |
·ADAMS 路面模型 | 第55-56页 |
·整车模型验证 | 第56页 |
·联合仿真 | 第56-59页 |
·联合仿真概述 | 第56-57页 |
·电机模型的建立 | 第57-58页 |
·联合仿真模型 | 第58-59页 |
·操纵稳定性仿真验证 | 第59-61页 |
·角脉冲转向试验 | 第59-60页 |
·双纽线试验 | 第60-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主要结论 | 第62页 |
·工作展望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附录 | 第69页 |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69页 |
B.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