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态综合的汽车结构优化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1 绪论 | 第7-11页 |
| ·课题学术和实用意义 | 第7-8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 ·论文主要研究工作 | 第10-11页 |
| 2 固定界面模态综合法 | 第11-22页 |
| ·固定界面模态综合法的基本理论 | 第11-14页 |
| ·模态综合法 | 第11页 |
| ·固定界面的模态综合法 | 第11-14页 |
| ·固定界面模态综合法的实例 | 第14-21页 |
| ·实例 | 第14-20页 |
| ·固定界面模态综合的优缺点 | 第20-21页 |
| ·小结 | 第21-22页 |
| 3 固定界面模态综合法的算法改进 | 第22-39页 |
| ·特征约束模态降阶的固定界面模态综合法 | 第22-27页 |
| ·特征约束模态降阶原理 | 第22-23页 |
| ·NATRAN 的 DMAP 语言 | 第23页 |
| ·特征约束模态截断 | 第23-27页 |
| ·静力约束模态过滤 | 第27-30页 |
| ·界面质量矩阵过滤 | 第30-33页 |
| ·算法改进效果验证 | 第33-38页 |
| ·白车身车身结构模型 | 第33页 |
| ·算法改进效果验证 | 第33-38页 |
| ·小结 | 第38-39页 |
| 4 基于模态综合的优化与重分析 | 第39-48页 |
| ·NASTRAN 的优化流程 | 第39-40页 |
| ·修正的可行方向法 | 第40-43页 |
| ·NASTRAN 的灵敏度分析 | 第43-45页 |
| ·基于模态综合法的重分析方法 | 第45-47页 |
| ·重分析方法 | 第45页 |
| ·重分析方法验证 | 第45-47页 |
| ·小结 | 第47-48页 |
| 5 基于模态综合的白车身结构优化 | 第48-63页 |
| ·白车身结构模型的振动特性分析 | 第48-50页 |
| ·激励点与响应点 | 第48-49页 |
| ·振动加速度响应分析 | 第49-50页 |
| ·建立优化模型 | 第50-55页 |
| ·目标函数 | 第50页 |
| ·约束条件 | 第50-51页 |
| ·设计变量选取 | 第51-55页 |
| ·优化结果 | 第55-62页 |
| ·优化结果分析 | 第55-60页 |
| ·改进前后方法比较 | 第60-62页 |
| ·小结 | 第62-63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3-65页 |
| ·结论 | 第63-64页 |
| ·展望 | 第64-65页 |
| 致谢 | 第65-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 附录 | 第70页 |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