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件分拣机多信息融合中常见危险品识别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课题背景 | 第11页 |
·课题目的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危险品识别的研究状态和主要理论方法 | 第12-15页 |
·研究的局限性 | 第15页 |
·论文主要工作及内容安排 | 第15-17页 |
第2章 双能X射线透照探测系统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 第17-29页 |
·X射线阵列探测器原理及闪烁体特性研究 | 第18-21页 |
·阵列探测器构成 | 第18-19页 |
·探测器像素尺寸与分辨率的关系 | 第19页 |
·探测器工作原理 | 第19-20页 |
·闪烁体特性 | 第20-21页 |
·X射线阵列探测器工作特性对物质探测的影响 | 第21页 |
·射线源单元构成及工作原理 | 第21-28页 |
·X射线源的构成及特性 | 第21-23页 |
·X射线光谱分析 | 第23-25页 |
·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 第25-26页 |
·X射线衰减规律 | 第26-28页 |
·射线强度对物质分类的影响 | 第28-29页 |
第3章 物质分类原理及相关技术研究 | 第29-51页 |
·物质分类基本原理 | 第29-34页 |
·原子序数及有效原子序数 | 第29-30页 |
·双能X射线透照成像物质分类原理 | 第30-32页 |
·物质初步分类 | 第32-34页 |
·信号灰度对物质分类的影响 | 第34-35页 |
·信号灰度理论基础 | 第34-35页 |
·对物质分类影响 | 第35页 |
·物质分类伪彩色定义 | 第35-37页 |
·伪彩色处理基本理论 | 第35-36页 |
·彩色图像处理模型 | 第36-37页 |
·不同原子序数物质射线衰减特征分析 | 第37-41页 |
·射线衰减特性 | 第37-38页 |
·不同物质高低能灰度特征 | 第38-41页 |
·常见炸药有效原子序数的区域定义 | 第41-42页 |
·相关有机物与炸药有效原子序数相近类分析 | 第42-43页 |
·有机物概念 | 第42页 |
·与炸药相近的有机物 | 第42-43页 |
·有机物域剔除炸药的经验算法 | 第43-44页 |
·物质的真实灰度级 | 第44-50页 |
·真实灰度级与物质特征信息的关系 | 第44页 |
·去除遮挡求解物质真实灰度级 | 第44-49页 |
·去除多重物体重叠效应 | 第49-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4章 物质分类算法的实验研究 | 第51-79页 |
·实验环境的建立 | 第51-54页 |
·实验设备介绍 | 第51-52页 |
·实验前设备测试与校准 | 第52-53页 |
·实验数据的获取及处理 | 第53-54页 |
·实验材料的准备 | 第54页 |
·黑火药类炸药与常见物质识别的实验验证 | 第54-66页 |
·黑火药测试数据及拟合曲线 | 第54-59页 |
·常见物质的识别曲线建立 | 第59-64页 |
·黑火药与常见物质曲线识别分析 | 第64-66页 |
·实验验证火药识别曲线 | 第66-70页 |
·邮包内火药识别验证 | 第70-77页 |
·邮包内含火药情况 | 第70-72页 |
·邮包内多种物质中火药识别情况 | 第72-73页 |
·邮包内随机厚度有机物情况 | 第73-74页 |
·黑火药的识别验证(鞭炮) | 第74-77页 |
·炸药域仿真实验研究 | 第77-78页 |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5章 常见危险品识别程序设计 | 第79-89页 |
·软件开发平台 | 第79页 |
·软件功能分析 | 第79-80页 |
·软件模块分析 | 第80-88页 |
·危险品识别模块设计 | 第81-84页 |
·数据采集模块设计 | 第84-87页 |
·均值计算模块设计 | 第87-88页 |
·危险品检出报警 | 第88-89页 |
第6章 结论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3页 |
致谢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