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7-8页 |
二、"专业素质"解析 | 第8-13页 |
(一) 素质、专业素质 | 第8页 |
(二) 国内对教育技术专业素质的研究 | 第8-13页 |
三、调查对象和方法 | 第13-14页 |
四、调查内容和结果 | 第14-18页 |
(一) 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 第14页 |
(二) 对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喜爱程度 | 第14页 |
(三) 对教育技术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 | 第14-15页 |
(四) 对教学媒体的使用、维护情况 | 第15-16页 |
(五) 毕业时所具备的教育教学能力 | 第16页 |
(六) 持续更新、补充和完善自身知识结构的能力 | 第16-17页 |
(七) 对教育技术初步应用研究能力 | 第17页 |
(八) 对职后培训的愿望 | 第17页 |
(九) 对云师大教育技术本科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的意见 | 第17-18页 |
五、对调查结果的分析 | 第18-23页 |
(一) 存在的问题 | 第18-19页 |
1、教育技术专业理论知识不足 | 第18页 |
2、教育技术实际应用能力有待提高 | 第18-19页 |
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有待提高 | 第19页 |
4、持续更新、补充和完善自身知识结构的观念不强 | 第19页 |
(二) 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19-23页 |
1、社会需求与现实课程设置存在一定差距 | 第19-20页 |
2、教学模式陈旧、教学资源不足、教学投入不够 | 第20-21页 |
3、部分学生与教师当中存在着"技术中心"的倾向 | 第21页 |
4、专业课程开设时间较晚 | 第21-22页 |
5、专业课程设置中教师技能类课程、心理学等人文课程缺乏 | 第22-23页 |
六、建议和对策 | 第23-32页 |
(一) 对云师大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人才的能力定位 | 第23-24页 |
(二) 创新教育技术学科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 | 第24-26页 |
1、各高校教育技术专业本科培养目标 | 第24-25页 |
2、创新云南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培养目标——以云师大为例 | 第25-26页 |
(三) 建构合理的课程体系 | 第26-28页 |
(四) 培养方案的实施建议 | 第28-29页 |
(五) 加强人才培养的教学便件与软件的建设 | 第29-30页 |
1、重视教材建设 | 第29页 |
2、完善教学实验室与实践基地 | 第29页 |
3、立足教学实际,面向社会走灵活多样的培养道路 | 第29页 |
4、优化教育技术专业教师队伍的结构 | 第29-30页 |
(六) 注重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 | 第30页 |
(七) 完善毕业生的后续教育 | 第30-32页 |
1、开展多种前沿的专业(专题)讲座 | 第30页 |
2、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学专业教育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力度 | 第30-31页 |
3、开展远程网络教育与培训 | 第31-32页 |
七、结语 | 第32-33页 |
注释 | 第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5页 |
附录 | 第35-38页 |
致谢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