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3页 |
| 引言 | 第13-31页 |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3-18页 |
| (一) “并校”的背景——教育资源整合的重要策略 | 第13-15页 |
| (二) 个人—组织冲突——“并校”后学校面临的主要难题 | 第15-17页 |
| (三) 个人—组织认同——保障资源整合效应的关键因素 | 第17-18页 |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18-20页 |
| (一) 理论意义 | 第18-19页 |
| (二) 实践意义 | 第19-20页 |
| 三、概念的界定 | 第20-24页 |
| (一) 个人—组织冲突 | 第20-21页 |
| (二) 个人—组织认同 | 第21-24页 |
| 四、研究综述 | 第24-28页 |
| (一) 国内的相关研究 | 第24-26页 |
| (二) 国外的相关研究 | 第26-28页 |
| 五、研究设计 | 第28-31页 |
| (一)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第28页 |
| (二) 研究方法 | 第28-31页 |
| 第一章 “并校”背景下个人—组织关系的现状研究 | 第31-44页 |
| 一、个案学校个人—组织关系的问卷调查 | 第31-39页 |
| (一) 学校个人—组织关系的维度设计 | 第31-32页 |
| (二) 调查问卷的题项设计与具体实施 | 第32-34页 |
| (三) 调查的结果 | 第34-39页 |
| 二、个案学校个人—组织关系的问题分析 | 第39-44页 |
| (一) 理念冲突 | 第39-40页 |
| (二) 制度冲突 | 第40-41页 |
| (三) 人际冲突 | 第41-44页 |
| 第二章 个案学校个人—组织关系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4-55页 |
| 一、根本原因:“并校”中的校际差异 | 第44-48页 |
| (一) 校际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 | 第44-45页 |
| (二) 校际制度与执行方面的差异 | 第45-46页 |
| (三) 校际文化之间的差异 | 第46-48页 |
| 二、直接原因:“并校”中的沟通不畅 | 第48-52页 |
| (一) 校际领导之间的沟通 | 第48-49页 |
| (二) 校领导与并入学校教师的沟通 | 第49-51页 |
| (三) 校际教师之间的沟通 | 第51-52页 |
| 三、隐性原因:“并校”中的教师情绪波动 | 第52-55页 |
| (一) 归属感缺乏导致教师产生消极情绪 | 第52-53页 |
| (二) 自信心缺乏导致教师产生不良情绪 | 第53-55页 |
| 第三章 促进个案学校个人—组织认同的对策探索 | 第55-70页 |
| 一、充分寻求促进学校个人—组织认同的外部支持 | 第55-57页 |
| (一) 向上级组织"要价" | 第55-57页 |
| (二) 与同级组织协商 | 第57页 |
| 二、有效实施促进学校个人—组织认同的多元策略 | 第57-70页 |
| (一) 学校形象塑造策略 | 第57-59页 |
| (二) 价值认同策略 | 第59-62页 |
| (三) 群体融合策略 | 第62-64页 |
| (四) 制度整合策略 | 第64-70页 |
| 结语 | 第70-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 附录 | 第76-78页 |
| 后记 | 第78-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