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中文文摘 | 第4-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及其译本 | 第8页 |
·研究综述 | 第8-12页 |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意义 | 第12-14页 |
第2章 亚里士多德和他的《修辞学》 | 第14-20页 |
·亚里士多德和他所处的时代 | 第14-15页 |
·《修辞学》及其产生背景 | 第15-18页 |
·《修辞学》的内容及其产生的意义 | 第18-20页 |
第3章 演说的目的 | 第20-28页 |
·修辞的定义及其说服性 | 第20-21页 |
·修辞演说的基本出发点:可能性或可信性 | 第21-28页 |
第4章 表达论 | 第28-36页 |
·由演说者性格造成的证明:话语表达引起的人格信服 | 第28-31页 |
·(个案分析)希特勒的演说:成功塑造人格形象带来的强鼓动性 | 第31-36页 |
第5章 接受论 | 第36-42页 |
·使听者处于某种心情而造成的证明:接受者地位的突显 | 第36-38页 |
·(个案分析)马丁·路德·金的演讲:关注在场的接受者 | 第38-42页 |
第6章 修辞策略论 | 第42-52页 |
·由演说本身造成的证明:架构表达者和接受者的修辞策略之桥 | 第42-46页 |
·(个案分析)萨达特的演说:修辞策略产生的说服力 | 第46-52页 |
结论 | 第52-54页 |
附录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64页 |
个人简历 | 第64-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