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微型计算机在自动抄表系统中的应用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课题概述 | 第9页 |
·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 第9-10页 |
·抄表系统的应用现状 | 第9-10页 |
·自动抄表系统的技术现状 | 第10页 |
·课题的提出和意义 | 第10-12页 |
·系统设计的主要技术指标 | 第12-13页 |
·系统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 第13页 |
·课题的基本任务 | 第13-15页 |
2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第15-21页 |
·系统概述 | 第15-16页 |
·关键术语说明 | 第16-17页 |
·系统总体方案 | 第17-18页 |
·系统功能设计目标 | 第18页 |
·系统的关键技术 | 第18-21页 |
3 采集器和集中器的硬件设计 | 第21-37页 |
·各种基表的选择 | 第21-22页 |
·远传基表的类型和工作原理 | 第21-22页 |
·远传水表、远传气表和远传纯水表的选择 | 第22页 |
·采集器的硬件设计 | 第22-31页 |
·采集器CPU 的选择 | 第23页 |
·脉冲数据的采集电路设计 | 第23-24页 |
·采集器存储电路的设计 | 第24-26页 |
·采集器看门狗电路的设计 | 第26页 |
·采集器通信电路的设计 | 第26-29页 |
·采集器电源电路的设计 | 第29页 |
·时钟电路的设计 | 第29-30页 |
·显示电路的设计 | 第30页 |
·TM 卡电路的设计 | 第30-31页 |
·采集器地址的确定 | 第31页 |
·集中器的硬件设计 | 第31-34页 |
·集中器CPU 的选择 | 第31-32页 |
·集中器通信电路的设计 | 第32页 |
·集中器主电源电路的设计 | 第32-34页 |
·采集器后备电源的设计 | 第34页 |
·集中器地址的确定 | 第34页 |
·系统的抗干扰的设计 | 第34-37页 |
·常见的电源干扰类型 | 第35页 |
·电源抗干扰的设计 | 第35-37页 |
4 采集器和集中器的软件设计 | 第37-52页 |
·软件设计的基本原则 | 第37-38页 |
·集中器的软件设计 | 第38-43页 |
·上位微机PC 发送命令到达的路径 | 第38-39页 |
·集中器主程序的设计 | 第39-40页 |
·集中器接收命令子程序的设计 | 第40-41页 |
·集中器处理PC 命令子程序的软件设计 | 第41-42页 |
·集中器向采集器发命令子程序的设计 | 第42-43页 |
·集中器向PC 机应答子程序的设计 | 第43页 |
·采集器的软件设计 | 第43-45页 |
·采集器处理命令子程序的设计 | 第44页 |
·采集器采集脉冲子程序的设计 | 第44-45页 |
·软件抗干扰设计 | 第45-49页 |
·系统中采用的软件抗干扰技术 | 第46页 |
·指令冗余的设计 | 第46-47页 |
·软件陷阱 | 第47页 |
·“看门狗”措施 | 第47页 |
·采取措施保证E2PROM 数据写入 | 第47-48页 |
·串行通信数据的冗余检验可靠性 | 第48-49页 |
·存储器的资源分配 | 第49-50页 |
·采集器的存储器X25165 的资源分配 | 第49-50页 |
·集中器的存储资源分配 | 第50页 |
·通信协议 | 第50-52页 |
·通信协议的分类和内容 | 第50页 |
·通信协议的数据帧格式 | 第50-52页 |
5 四表远程自动抄收软件 | 第52-57页 |
·自动抄表软件功能及结构 | 第52-53页 |
·软件功能 | 第52页 |
·软件模块 | 第52-53页 |
·自动抄表软件的开发 | 第53-57页 |
·软件开发工具 | 第53页 |
·数据库的配置 | 第53-54页 |
·通讯模块的开发 | 第54页 |
·设备管理模块 | 第54页 |
·PC 端通讯协议 | 第54-57页 |
6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57-59页 |
·全文总结 | 第57-58页 |
·串口控制的实现 | 第57页 |
·Delphi 第三方控件的使用 | 第57页 |
·协议的实现 | 第57页 |
·系统运行情况 | 第57-58页 |
·展望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独创性声明 | 第62页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