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目录 | 第7-13页 |
第一章 鹿茸的研究进展 | 第13-28页 |
·鹿茸的来源、理化性质及资源利用状况 | 第13-15页 |
·鹿茸的来源 | 第13页 |
·鹿茸的特征、生长与调控 | 第13-14页 |
·鹿茸资源利用状况 | 第14页 |
·鹿茸加工的意义及技术进展 | 第14-15页 |
·鹿茸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鹿茸中的矿物质含量 | 第15页 |
·鹿茸中的氨基酸 | 第15页 |
·鹿茸中的多胺 | 第15-16页 |
·鹿茸中的核酸、碱基成分 | 第16页 |
·鹿茸中的脂质类 | 第16页 |
·鹿茸中的糖类 | 第16页 |
·鹿茸中的维生素 | 第16页 |
·鹿茸中的其他成分 | 第16-17页 |
·鹿茸的药理作用及临床研究进展 | 第17-22页 |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 第17页 |
·对外周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 第17-18页 |
·对单胺氧化酶(MAO)活性的影响 | 第18页 |
·对代谢的影响 | 第18-19页 |
·抗氧化作用 | 第19-20页 |
·对性功能的影响 | 第20页 |
·对试验性胃溃疡的影响 | 第20-21页 |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 第21页 |
·鹿茸的强壮作用 | 第21页 |
·对各种试验性炎症的影响 | 第21-22页 |
·对学习和记忆功能的影响 | 第22页 |
·鹿茸蛋白质、多肽的研究进展 | 第22-25页 |
·不同来源多肽的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多肽的分离与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 第23-24页 |
·生物活性肽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 第24-25页 |
·生物活性肽的应用概况及前景 | 第25页 |
·多肽研究展望 | 第25页 |
·鹿茸在保健食品方面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 | 第25-28页 |
·鹿产品开发的技术水平及形态 | 第26页 |
·鹿产品开发存在问题 | 第26页 |
·鹿产品保健食品产业的展望与建议 | 第26-28页 |
第二章 立题思路、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8-31页 |
·立题思路及意义 | 第28-29页 |
·资料分析 | 第29页 |
·研究内容 | 第29-30页 |
·技术路线 | 第30-31页 |
第三章 不同种鹿茸的化学成分及活性成分分析 | 第31-3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1页 |
·材料 | 第31页 |
·检验分析方法 | 第3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1-37页 |
·不同种鹿茸的常规成分含量测定结果 | 第31-32页 |
·不同种鹿茸中的无机元素分析结果 | 第32-33页 |
·不同品种鹿茸中氨基酸含量的分析结果 | 第33-35页 |
·不同种鹿茸磷脂含量和组成研究 | 第35页 |
·鹿茸不同种及同种不同部位多胺含量测定 | 第35-36页 |
·不同种鹿茸维生素含量测定 | 第36页 |
·不同种鹿茸激素含量测定 | 第36-37页 |
·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活性鹿茸加工技术研究 | 第38-45页 |
·试验材料与设备 | 第38页 |
·试验材料 | 第38页 |
·试验设备 | 第38页 |
·试验方法 | 第38-40页 |
·鹿茸的冷藏保鲜 | 第38-39页 |
·活性茸加工技术 | 第39页 |
·远红外线烘烤和沸水煮炸加工鹿茸 | 第39页 |
·活性鹿茸化学成分和活性成分分析 | 第39-40页 |
·鹿茸的功能评价 | 第4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0-44页 |
·温度对冷冻贮藏保鲜茸保存时间的影响 | 第40页 |
·鹿茸化学成分和活性成分分析 | 第40-42页 |
·鹿茸对小鼠体重、耐力和抗缺氧的影响 | 第42-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第五章 梅花鹿茸多肽的提取分离纯化及鉴定研究 | 第45-51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45-46页 |
·试验材料 | 第45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45页 |
·主要试剂和药品 | 第45-46页 |
·试验方法 | 第46-48页 |
·鹿茸蛋白质、多肽生物活性成分的粗提 | 第46页 |
·Sephadex G-50层析 | 第46页 |
·CM-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层析 | 第46页 |
·SDS-PAGE检测 | 第46页 |
·多肽的氨基酸组成测定 | 第46-48页 |
·蛋白含量测定Folin-酚比色法(即Lowry法) | 第48页 |
·鹿茸粗提取物及精制产物的免疫功能的测定 | 第4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8-50页 |
·鹿茸活性多肽的粗提 | 第48页 |
·Sephadex G-50层析 | 第48-49页 |
·CM-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层析 | 第49页 |
·SDS-PAGE检测 | 第49-50页 |
·多肽的氨基酸组成测定 | 第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第六章 鹿茸多肽的功能评价及作用机理研究 | 第51-57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51页 |
·主要试剂 | 第51页 |
·试验动物 | 第51页 |
·试验方法 | 第51-52页 |
·鹿茸多肽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m(?))吞噬功能的影响 | 第51页 |
·PAP对免疫抑÷制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 | 第51-52页 |
·对小鼠免疫器官重量的影响 | 第52页 |
·对小鼠特异性体液免疫—溶血素效价的影响 | 第52页 |
·PAP对正常小鼠血清IgG含量的影响 | 第52页 |
·PAP对环磷酰胺所致免疫抑制小鼠血清IgG含量的影响 | 第52页 |
·PAP对绵羊红细胞免疫的小鼠血清lgG含量的影响 | 第5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2-55页 |
·PAP对正常小鼠单核巨噬细胞(m(?))吞噬功能的影响 | 第52-53页 |
·PAP对免疫抑制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 | 第53页 |
·PAP对小鼠免疫器官重量的影响 | 第53页 |
·PAP对小鼠特异性体液免疫——溶血素效价的影响 | 第53-54页 |
·PAP对正常小鼠血清IgG含量的影响 | 第54页 |
·PAP对环磷酰胺所致免疫抑制小鼠血清IgG含量的影响 | 第54-55页 |
·PAP对绵羊红细胞免疫的小鼠血清IgG含量的影响 | 第55页 |
·结论 | 第55-57页 |
第七章 鹿茸功能饮料及功效研究 | 第57-74页 |
·试验材料与主要工艺设备 | 第57-58页 |
·试验材料 | 第57页 |
·主要工艺设备 | 第57-58页 |
·试验内容 | 第58-60页 |
·原料理化分析 | 第58页 |
·山楂原汁酶解液化工艺研究 | 第58-59页 |
·鹿茸、甘草提取液的制备研究 | 第59页 |
·鹿茸功能饮料配方研究 | 第59页 |
·鹿茸功能饮料工艺研究 | 第59页 |
·鹿茸功能饮料的营养成分及功效成分分析 | 第59页 |
·鹿茸功能饮料的功能评价 | 第59-60页 |
·鹿茸功能饮料的毒性研究 | 第60页 |
·鹿茸功能饮料的质量检验 | 第6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0-72页 |
·原料的理化分析 | 第60-61页 |
·山楂酶解液化制取果汁工艺研究 | 第61-62页 |
·产品配方的研究 | 第62-65页 |
·鹿茸功能饮料的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 第65页 |
·鹿茸功能饮料的营养成分及功效成分分析 | 第65-66页 |
·产品功能评价 | 第66-70页 |
·鹿茸功能饮料的毒性研究 | 第70-72页 |
·鹿茸功能饮料产品质量检验 | 第72页 |
·讨论 | 第72-73页 |
·山楂加工工艺研究 | 第72页 |
·鹿茸功能饮料配方的确定及功能评价 | 第72-73页 |
·加工过程中营养和功能成分保留的研究 | 第73页 |
·小结 | 第73-74页 |
第八章 鹿鞭酒的功能与安全性评价研究 | 第74-83页 |
·试验材料 | 第74页 |
·试验方法 | 第74-76页 |
·原料生物活性物质提取 | 第74-75页 |
·产品的加工工艺 | 第75页 |
·产品的化学成分分析 | 第75页 |
·鹿鞭酒的生物功能评价 | 第75-76页 |
·鹿鞭酒的生物安全性评价 | 第7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76-81页 |
·产品的化学成分分析 | 第76页 |
·鹿鞭酒的生物功能评价 | 第76-80页 |
·鹿鞭酒的生物安全性评 | 第80-81页 |
·小结 | 第81-83页 |
第九章 鹿茸软胶囊功能食品研究与功能评价 | 第83-92页 |
·试验材料与工艺设备 | 第83-84页 |
·原料及辅料 | 第83页 |
·主要工艺设备 | 第83-84页 |
·试验方法 | 第84-85页 |
·工艺流程及技术要点 | 第84页 |
·鹿茸软胶囊功能食品活性成分分析 | 第84页 |
·鹿茸软胶囊功能食品的生物功能评价 | 第84-8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85-90页 |
·工艺特点 | 第85页 |
·鹿茸软胶囊功能食品活性成分分析 | 第85-86页 |
·鹿茸软胶囊功能食品的生物功能评价结果 | 第86-90页 |
·结论 | 第90-92页 |
第十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2-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7页 |
致谢 | 第107-108页 |
作者简历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