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教育学论文

论走向生命对话的教育

中文摘要第1-4页
英文摘要第4-9页
引言第9-11页
一、生命存在:永恒展开的对话第11-25页
 (一) 对话思想:生命文化的自然孕育第11-18页
  1. 中国传统生命文化隐藏的对话意识第12-15页
  2. 西方生命文化蕴含的对话思想第15-18页
 (二) 对话与生命:自在天然的关联第18-21页
  1. 对话——生命的内在诉求第18-20页
  2. 生命——对话的终极观照第20-21页
 (三) 识读对话:不断扩展的隐喻第21-25页
  1. 对话的意蕴第22-23页
  2. 对话的隐喻第23-25页
二、生命对话:教育的生命源泉第25-43页
 (一) 生命对话:教育意蕴之所在第25-30页
  1. 生命对话是学生个体生命本质充分彰显的过程第26-28页
  2. 生命对话是师生倾听与言说的统一第28-29页
  3. 生命对话是师生精神相遇、经验共享的过程第29-30页
 (二) 生命对话:教育精神的实质第30-37页
  1. 教育以对话的方式实现对生命的积极干预第31-33页
  2. 教育的目的是自觉地将对话内容转换为生命资源第33-34页
  3. 教育过程是生命对话的过程第34-37页
 (三) 生命对话:教育价值的旨归第37-43页
  1. 确证学生个体的生命存在第37-39页
  2. 化育学生个体的生命情感第39-40页
  3. 完成学生个体生命的自我探询与主体建构第40-41页
  4. 引导学生个体生命过一种对话的审美人生第41-43页
三、走向生命对话:教育的理想追求第43-76页
 (一) 教育走向生命对话的理论依据第44-52页
  1. 人性基础第44-48页
  2. 交往理论第48-52页
 (二) 教育走向生命对话的价值观念确立第52-65页
  1. 注重“成人”的教育目的观第52-54页
  2. 回归生活世界的教育过程观第54-57页
  3. 建构“我——你”的师生观第57-60页
  4. 以“文本”取代“蓝本”的课程观第60-62页
  5. 由“单一”变为“多元”的评价观第62-65页
 (三) 教育走向生命对话的原则遵循第65-76页
  1. 主体间性原则第65-68页
  2. 人文思维原则第68-70页
  3. 情境化原则第70-73页
  4. 提升性原则第73-76页
结语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81页
后记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制粉系统专家解耦控制
下一篇:基于T-S模型的非线性对象H_∞满意控制方法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