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15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8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8-14页 |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4页 |
四、关于两个基本概念的阐释 | 第14-15页 |
第一章 乡镇领导力的构成要素及其研究意义 | 第15-20页 |
一、乡镇领导力的构成要素 | 第15页 |
二、乡镇领导力的表现形式 | 第15-17页 |
(一) 人民公社体制下的乡镇领导力的表现形式 | 第16-17页 |
(二) “乡政村治”格局下的乡镇领导力的构成 | 第17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17-20页 |
(一) 乡镇政府存废之争的理论介绍 | 第17-19页 |
(二) 研究乡镇领导力的意义 | 第19-20页 |
第二章 “乡政村治”格局对乡镇领导力的要求与挑战 | 第20-27页 |
一、国家制度层面对“乡政村治”的安排 | 第20-21页 |
二、“乡政村治”的实施现状 | 第21-24页 |
(一) 干预操纵村委会的选举 | 第22页 |
(二) 建立乡镇干部包村驻村制度,控制村务决策 | 第22-23页 |
(三) 实行“村财镇管”制度 | 第23页 |
(四) 控制党支部间接控制村委会 | 第23-24页 |
(五) 将考核与村干部收入挂钩 | 第24页 |
三、“乡政村治”格局对乡镇领导力的要求和挑战 | 第24-27页 |
(一) “乡政村治”格局对乡镇政府执行力的要求和挑战 | 第25页 |
(二) “乡政村治”格局对乡镇政府公共服务力的要求和挑战 | 第25页 |
(三) “乡政村治”格局对乡镇政府应对力的要求和挑战 | 第25-26页 |
(四) “乡政村治”格局对乡镇政府利益协调能力的要求和挑战 | 第26页 |
(五) “乡政村治”格局对乡镇政府学习创新力的要求和挑战 | 第26-27页 |
第三章 乡镇领导力的历史现状及分析 | 第27-39页 |
一、人民公社时期的乡镇领导力分析 | 第27-29页 |
(一) 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时期 | 第28页 |
(二) 政社分开的人民公社时期 | 第28-29页 |
二、“乡政村治”格局下乡镇领导力的现状 | 第29-34页 |
(一) 执行力低下 | 第30-31页 |
(二) 公共服务力度有待提高 | 第31-32页 |
(三) 公共危机的应对力滞后 | 第32页 |
(四) 利益协调不公 | 第32-33页 |
(五) 学习创新力得不到重视 | 第33-34页 |
三、“乡政村治”格局下乡镇领导力的困境分析 | 第34-39页 |
(一) 乡镇领导力的权力困境分析 | 第34-36页 |
(二) 乡镇领导力的经济困境分析 | 第36-37页 |
(三) 乡镇领导力的观念困境分析 | 第37-38页 |
(四) 乡镇领导力的认同困境分析 | 第38-39页 |
第四章 “乡政村治”格局下乡镇领导力的提升途径 | 第39-48页 |
一、合理选择领导方式,树立领导权威是提升乡镇领导力的首要选择 | 第40-42页 |
(一) 党务和行政管理事务上乡镇政府领导方式的选择 | 第40页 |
(二) 村民自治事务上乡镇政府领导方式的选择 | 第40-42页 |
二、提高乡镇领导的信誉是乡镇领导力提升的保障 | 第42-44页 |
三、提高乡镇领导者的情商是乡镇领导力提升的内在要求 | 第44-46页 |
四、积极指导村民自治,实现国家与社会权力互强是乡镇领导力提升的外在要求 | 第46-47页 |
五、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是乡镇领导力提升的根本 | 第47-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后记 | 第52-53页 |
在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