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引言 | 第9-16页 |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9-12页 |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4-15页 |
| 四、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 第一章 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的形成 | 第16-21页 |
| 一、社会结构理论的历史渊源 | 第16-18页 |
| 二、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的形成阶段 | 第18-19页 |
| 三、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的基本内涵 | 第19-21页 |
| 第二章 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的核心内容 | 第21-25页 |
| 一、社会是个有机体思想是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的基础,是对社会结构进行的总体性描述 | 第21-23页 |
| 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构成了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的内在逻辑结构 | 第23页 |
| 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关系和矛盾运动,是社会结构协调发展的基础 | 第23-24页 |
| 四、人是社会有机体的主体,以人为本是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的核心理念 | 第24-25页 |
| 第三章 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关系 | 第25-35页 |
| 一、马克思的和谐社会思想 | 第25-30页 |
|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对马克思和谐社会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 第30-33页 |
| 三、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启示 | 第33-35页 |
| 第四章 以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为指导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第35-39页 |
| 一、加大体制改革力度,完善和优化社会结构体系 | 第35-36页 |
| 二、大力发展生产力,为实现社会和谐奠定物质基础 | 第36页 |
| 三、坚持以人为本,努力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 第36-37页 |
| 四、建立利益均衡的分配体系,缩小贫富差距 | 第37-39页 |
| 注释 | 第39-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 致谢 | 第43-44页 |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