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一、 序言 | 第12-17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12-13页 |
(二) 主要术语界定 | 第13-14页 |
1. 语言 | 第13页 |
2. 教学语言 | 第13页 |
3. 初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 | 第13页 |
4. 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 第13-14页 |
(三)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四) 研究范围 | 第14页 |
(五) 研究意义 | 第14-17页 |
1. 为学生学习语言提供范例 | 第15页 |
2. 为学生课堂学习打造气氛 | 第15页 |
3. 为课堂师生互动搭建桥梁 | 第15-16页 |
4. 为学生能力发展夯实基础 | 第16-17页 |
二、 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研究情况概述 | 第17-24页 |
(一) 国内外课堂教学语言研究情况概述 | 第17-19页 |
1. 国内课堂教学语言研究情况概述 | 第17-18页 |
2. 国外课堂教学语言研究情况概述 | 第18-19页 |
(二) 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研究概述 | 第19-21页 |
1. 从知识角度进行研究的论述 | 第19-20页 |
2. 从情感角度进行研究的论述 | 第20页 |
3. 从美感角度进行研究的论述 | 第20-21页 |
4. 从内涵角度进行研究的论述 | 第21页 |
(三) 近年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研究的基本走向和特点 | 第21-24页 |
1. 近年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研究的基本走向 | 第21-22页 |
2. 近年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研究的特点 | 第22-24页 |
三、 初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 第24-32页 |
(一) 初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存在的问题 | 第24-27页 |
1. 缺乏规范性 | 第24-25页 |
2. 缺乏针对性 | 第25页 |
3. 缺乏实效性 | 第25-27页 |
4. 缺乏人文性 | 第27页 |
(二) 原因分析 | 第27-32页 |
1. 导致规范性缺失的原因 | 第27-28页 |
2. 导致针对性缺失的原因 | 第28-29页 |
3. 导致时效性缺失的原因 | 第29-30页 |
4. 导致人文性缺失的原因 | 第30-32页 |
四、 初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能力培养的行为策略 | 第32-50页 |
(一) 课堂讲述语言 | 第32-40页 |
1. 因文而异的导入语 | 第32-34页 |
2. 自然合理的过渡语 | 第34-35页 |
3. 有效启发的提问语 | 第35-37页 |
4. 形式多样的评价语 | 第37-39页 |
5. 留有余韵的结束语 | 第39-40页 |
(二) 系统锤炼板书语言 | 第40-44页 |
1. 使重点突出的文字板书语言 | 第40-42页 |
2. 使形象生动的图表板书语言 | 第42-44页 |
(三) 调动媒体技术语言 | 第44-45页 |
1.表象多变的文字辅助语 | 第44页 |
2.直观准确的图片辅助语 | 第44-45页 |
3.熏陶引导的声音辅助语 | 第45页 |
4.生动形象的视频辅助语 | 第45页 |
(四) 规范课堂体态语言 | 第45-50页 |
1. 生动直观的表情语 | 第46-47页 |
2. 收放有度的手势语 | 第47页 |
3. 端庄自然的身姿语 | 第47-48页 |
4. 大方得体的仪表语 | 第48-50页 |
五、 初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能力培养的思想策略 | 第50-54页 |
(一) 加强对不同文体语言的研究 | 第50页 |
(二) 重视课堂教学语言的地位 | 第50-51页 |
1. 锤炼思想 | 第50页 |
2. 转变观念 | 第50-51页 |
(三) 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的修养 | 第51-54页 |
1. 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 第51页 |
2. 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 | 第51-52页 |
3. 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语言 | 第52-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第58-59页 |
附录一 | 第59-61页 |
附录二:相关统计数据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