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1. 绪论 | 第9-20页 |
| ·课题背景 | 第9-12页 |
| ·研究目的 | 第9页 |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 ·研究创新点 | 第11页 |
| ·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 ·国际相关分类代码体系 | 第12-13页 |
| ·国内相关分类代码体系 | 第13-15页 |
| ·相关国际标准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 ·相关国内标准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 ·课题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 2. 学习、教育和培训领域学习资源分类体系构建方案 | 第20-26页 |
| ·信息时代下学习资源特点 | 第20-21页 |
| ·分布广 | 第20页 |
| ·更新速度快 | 第20页 |
| ·多样化 | 第20页 |
| ·通达性好 | 第20-21页 |
| ·受众层次复杂 | 第21页 |
| ·利用目的多样化 | 第21页 |
| ·分类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21-23页 |
| ·科学性原则 | 第21页 |
| ·实用性原则 | 第21-22页 |
| ·系统性原则 | 第22页 |
| ·用户性原则 | 第22页 |
| ·可扩展性原则 | 第22页 |
| ·兼容性原则 | 第22-23页 |
| ·分类体系的构建思路 | 第23-26页 |
| ·关于分类与分类方法 | 第23-24页 |
| ·分类方法的选择 | 第24页 |
| ·多维学习资源分类体系的构建 | 第24-26页 |
| 3. 学习、教育和培训领域学习资源分类体系 | 第26-30页 |
| ·分类体系的内容 | 第26-28页 |
| ·学习资源学科分类体系 | 第26页 |
| ·学习资源适用对象分类体系 | 第26-27页 |
| ·学习资源格式分类体系 | 第27-28页 |
| ·分类体系的特点 | 第28-30页 |
| ·面向多层次用户 | 第28页 |
| ·分类方式的逻辑性、权威性 | 第28-29页 |
| ·涵盖领域广泛、层次简明 | 第29页 |
| ·基于机器自动分类的能力划分类目 | 第29页 |
| ·良好的可扩充性 | 第29-30页 |
| 4. 学习、教育和培训领域学习资源代码体系的构建 | 第30-36页 |
| ·编码方案 | 第30-31页 |
| ·编码思想与编码方法 | 第30页 |
| ·编码步骤 | 第30页 |
| ·编码规则 | 第30-31页 |
| ·代码编制原则 | 第31-32页 |
| ·系统性 | 第31页 |
| ·稳定性 | 第31页 |
| ·唯一性 | 第31-32页 |
| ·规律性和规范性 | 第32页 |
| ·实用性 | 第32页 |
| ·可扩展性 | 第32页 |
| ·学习资源代码体系结构 | 第32-35页 |
| ·学习资源学科代码体系 | 第33页 |
| ·学习资源适用对象代码体系 | 第33-35页 |
| ·学习资源媒体格式代码体系 | 第35页 |
| ·学习资源分类代码表 | 第35-36页 |
| 5. 《学习、教育和培训领域学习资源分类与代码》在《村镇教育资源配置与远程服务平台》的应用 | 第36-43页 |
| ·项目简介与标准的应用 | 第36-38页 |
| ·《村镇教育资源配置与远程服务平台》项目简介 | 第36页 |
| ·标准应用可行性分析 | 第36-38页 |
| ·标准应用方案 | 第38-40页 |
| ·基于标准的资源组织目标 | 第38页 |
| ·基于标准的资源分类编码方案 | 第38-39页 |
| ·代码组合说明 | 第39-40页 |
| ·基于标准的资源分类编码表 | 第40页 |
| ·学习资源分类与代码通用查询模块的设计与开发 | 第40-43页 |
| ·基于标准的资源XML绑定 | 第40-41页 |
| ·分类编码的显示处理 | 第41-43页 |
| 6. 结语 | 第43-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 附录 | 第48-79页 |
| 附录1 学习资源学科分类代码表 | 第48-57页 |
| 附录2 学习资源适用对象分类代码表 | 第57-59页 |
| 附录3 学习资源媒体格式分类代码表 | 第59-61页 |
| 附录4 村镇教育资源分类代码表 | 第61-79页 |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 第79-80页 |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