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的编制与应用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10页 |
1 引言 | 第10-16页 |
·已有研究综述 | 第11-16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自我效能感概念的界定 | 第11页 |
·自我效能感量表的结构 | 第11-12页 |
·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成绩、其它动机因素的关系 | 第12-13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量表编制 | 第13-14页 |
·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成绩和其它动机因素的关系 | 第14-15页 |
·自我效能感的年级特点和性别特点 | 第15页 |
·已有研究不足 | 第15-16页 |
·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研究意义 | 第16页 |
2 量表编制基础 | 第16-19页 |
·理论基础 | 第16-19页 |
·自我效能感的形成 | 第16-17页 |
·一般自我效能感和特殊自我效能感 | 第17-18页 |
·自我效能感与能力的关系 | 第18-19页 |
·已有研究基础 | 第19页 |
3 高中生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的编制 | 第19-38页 |
·量表的编制原则 | 第19页 |
·量表第一稿的编制 | 第19-20页 |
·项目的收集与编制 | 第19-20页 |
·项目的筛选与修订 | 第20页 |
·量表第一稿的施测与结果分析 | 第20-25页 |
·量表第一稿的内容与记分方法 | 第20-21页 |
·施测样本 | 第21页 |
·量表第一稿的项目分析 | 第21-23页 |
·量表第一稿的探索性因素分析 | 第23-25页 |
·量表第二稿的施测与结果分析 | 第25-29页 |
·量表第二稿的内容与计分方法 | 第25页 |
·施测样本 | 第25-26页 |
·量表第二稿的项目分析 | 第26-27页 |
·量表第二稿的探索性因素分析 | 第27-29页 |
·正式量表的施测与结果分析 | 第29-34页 |
·正式量表的内容与计分方法 | 第29-30页 |
·施测样本 | 第30页 |
·正式量表的项目分析 | 第30-31页 |
·量表的信度 | 第31-32页 |
·量表的效度 | 第32-34页 |
·内容效度 | 第32页 |
·结构效度 | 第32-34页 |
·效标关联效度 | 第34页 |
·建立常模 | 第34-38页 |
4 高中生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的应用 | 第38-47页 |
·高中生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总体分析 | 第38-39页 |
·高中生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与成绩的关系 | 第39-40页 |
·高中生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影响因素研究 | 第40-47页 |
·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与性别、年级的关系 | 第40-41页 |
·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与目标定向的关系 | 第41-42页 |
·研究工具 | 第41-42页 |
·研究结果 | 第42页 |
·高中生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与成就动机的关系 | 第42-43页 |
·研究工具 | 第42页 |
·研究结果 | 第42-43页 |
·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成败归因的关系 | 第43-45页 |
·研究工具 | 第43页 |
·研究结果 | 第43-45页 |
·几种因素对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影响程度的研究 | 第45-47页 |
5 结论与讨论 | 第47-53页 |
·主要结论 | 第47-48页 |
·几点讨论 | 第48-50页 |
·高中生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的质量分析 | 第48页 |
·关于高中生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的应用 | 第48-50页 |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 第50-53页 |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 | 第50-51页 |
·量表的编制方面 | 第50-51页 |
·量表的应用研究方面 | 第51页 |
·研究展望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附录A 学生开放式调查问卷 | 第55页 |
附录B 教师开放式调查问卷 | 第55页 |
附录C 高中生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第一稿之项目 | 第55-56页 |
附录D 高中生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第二稿之项目 | 第56-57页 |
附录E 高中生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之项目 | 第57-58页 |
附录F 施瓦兹编制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之项目 | 第58页 |
附录G 成就目标定向问卷之项目 | 第58-59页 |
附录H 成绩动机调查问卷之项目 | 第59-60页 |
附录I 高中生物理学习成就归因调查问卷之项目 | 第60-62页 |
在读研究生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