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潞安集团生态可持续发展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7页 |
一、导言 | 第7-11页 |
(一) 选题背景 | 第7-8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8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8-9页 |
(四) 研究框架 | 第9页 |
(五) 本文的重点与难点 | 第9-11页 |
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论综述 | 第11-19页 |
(一) 从"经济人"到"生态理性经济人" | 第11-12页 |
(二) 可持续发展及其生态经济意义 | 第12-14页 |
(三) 循环经济理论与生态经济学的关系 | 第14-16页 |
(四) 可持续发展经济框架下生态足迹研究 | 第16-19页 |
三、潞安集团生态开发现状 | 第19-24页 |
(一) 矿区煤炭资源开采历史与现状 | 第19-22页 |
(二) 矿区生态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22-24页 |
四、潞安集团生态可持续发展程度实证分析 | 第24-36页 |
(一) 矿区生态可持续发展程度的内涵 | 第24-26页 |
(二) 评价指标体系要素的选取 | 第26-28页 |
(三) 模糊评价法及其指标要素的确定 | 第28-32页 |
(四) 潞安矿区生态可持续发展程度的综合评价 | 第32-33页 |
(五) 潞安矿区"3E"协调度的综合评价 | 第33-36页 |
五、潞安集团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体系 | 第36-46页 |
(一) 洁净煤技术 | 第36-37页 |
(二) 煤炭资源回采率与开采技术 | 第37-38页 |
(三) 煤炭开采伴生物资源化 | 第38-42页 |
(四) 矿区土地复垦与农业生态系统建设 | 第42-44页 |
(五) 煤炭流通环节污染的综合治理 | 第44-46页 |
结语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