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一、引言 | 第11-14页 |
(一)研究的缘起 | 第11页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三)论文的框架 | 第12-14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4-26页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第14-15页 |
1.英语口语障碍 | 第14-15页 |
2.非英语专业蒙古族大学生 | 第15页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5-21页 |
1.国外关于英语口语障碍的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2.国内关于英语口语障碍的研究综述 | 第16-21页 |
(三)相关理论基础 | 第21-26页 |
1.Swain的输出假说 | 第21-22页 |
2.Krashen的输入假说 | 第22-24页 |
3.Nattinger和 Decarrico的语块理论 | 第24-26页 |
三、研究设计 | 第26-29页 |
(一)研究问题 | 第26页 |
(二)研究对象 | 第26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26-29页 |
1.课堂观察法 | 第26-27页 |
2.问卷调查法 | 第27-28页 |
3.访谈法 | 第28-29页 |
四、研究过程 | 第29-32页 |
(一)课堂观察 | 第29页 |
(二)问卷收集 | 第29-31页 |
(三)访谈 | 第31-32页 |
五、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32-51页 |
(一)英语口语障碍的表现 | 第32-42页 |
1.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第32-37页 |
(1)语言障碍 | 第33-34页 |
(2)非语言障碍 | 第34-37页 |
2.课堂观察结果分析 | 第37-39页 |
3.访谈结果分析 | 第39-42页 |
(1)学生访谈结果分析 | 第40页 |
(2)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 第40-42页 |
(二)影响非英语专业蒙古族大学生英语口语障碍的成因分析 | 第42-51页 |
1.主观因素 | 第42-46页 |
2.客观因素 | 第46-51页 |
六、结论 | 第51-57页 |
(一)主要研究结果 | 第51页 |
(二)针对非英语专业蒙古族大学生英语口语障碍的对策 | 第51-55页 |
1.针对语言障碍的对策 | 第52-53页 |
2.针对非语言障碍的对策 | 第53-55页 |
(三)局限性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
附录 | 第62-70页 |
附录1 | 第62-65页 |
附录2 | 第65-69页 |
附录3 | 第69-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