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1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2.3 国内外研究总结 | 第18页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二章 轨道交通突发事件下乘客出行行为研究 | 第21-38页 |
2.1 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定义及分类 | 第21-22页 |
2.2 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常规应对策略 | 第22-25页 |
2.2.1 列车运营调整策略 | 第22-23页 |
2.2.2 公交应急联动策略 | 第23-25页 |
2.3 突发事件下乘客选择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 第25-26页 |
2.4 突发事件下乘客出行行为的调查 | 第26-30页 |
2.4.1 调查类型 | 第26-27页 |
2.4.2 调查方案设计 | 第27-30页 |
2.5 突发事件下乘客出行行为分析 | 第30-37页 |
2.5.1 数据统计 | 第30-36页 |
2.5.2 统计结果分析与结论 | 第36-37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基于排队论的轨道交通应急接驳公交启动阈值分析 | 第38-46页 |
3.1 阈值的定义及确定方法 | 第38-39页 |
3.2 现有的应急接驳公交启动及终止阈值分析 | 第39页 |
3.3 基于排队论的应急接驳公交阈值分析方法 | 第39-45页 |
3.3.1 排队论相关理论的介绍 | 第39-40页 |
3.3.2 轨道交通服务系统的构建 | 第40-42页 |
3.3.3 应急接驳公交启动阈值的计算 | 第42-4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轨道交通应急接驳公交的疏散预案设计 | 第46-61页 |
4.1 疏散需求分析 | 第46页 |
4.2 疏散路线设计 | 第46-49页 |
4.2.1 最短路算法介绍 | 第47页 |
4.2.2 Webster模型法 | 第47-48页 |
4.2.3 最短疏散路径确定方法 | 第48-49页 |
4.3 应急接驳公交的蓄车点选址 | 第49-55页 |
4.3.1 应急接驳公交蓄车点选址问题描述 | 第49页 |
4.3.2 经典选址模型评价 | 第49-53页 |
4.3.3 选址模型的建立 | 第53-55页 |
4.3.4 模型求解 | 第55页 |
4.4 疏散资源分配 | 第55-59页 |
4.4.1 发车频率的确定 | 第56页 |
4.4.2 公交资源的分配 | 第56-58页 |
4.4.3 决策模型的求解 | 第58-5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五章 案例应用 | 第61-72页 |
5.1 应急接驳公交启动阈值的确定 | 第61-62页 |
5.2 疏散需求的计算 | 第62-63页 |
5.3 疏散路径的确定 | 第63-66页 |
5.3.1 交叉口延误的确定 | 第63-65页 |
5.3.2 疏散路径的确定 | 第65-66页 |
5.4 应急接驳公交蓄车点选址规划案例 | 第66-68页 |
5.5 疏散资源的分配 | 第68-71页 |
5.5.1 疏散资源分配的背景信息描述 | 第68-70页 |
5.5.2 平峰时期所需接驳公交车辆数 | 第70页 |
5.5.3 高峰时期所需接驳公交的车辆数 | 第70-71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2-74页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72页 |
6.2 创新点 | 第72-73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