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力缺失:语文新课程实施中的核心问题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7页 |
一、引言 | 第7-12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7-8页 |
1. 提升创造力:母语教育肩负之重任 | 第7-8页 |
2. 创造力缺失:语文课改之核心问题 | 第8页 |
(二) 选题的意义 | 第8-9页 |
1. 时代的需求:打造个性化活力汉语 | 第8-9页 |
2. 课改的危机:痼疾与时弊双重夹击 | 第9页 |
(三) 概念界定 | 第9-12页 |
1. 创造力 | 第9-10页 |
2. 教学创造力 | 第10页 |
3. 学习创造力 | 第10-11页 |
4. 教研创造力 | 第11-12页 |
二、沿波讨源:创造力缺失的历史根源 | 第12-24页 |
(一) 先天不足:民族文化对语文教育的深远影响 | 第12-16页 |
1. 群体本位:受压抑的表现欲望 | 第12-14页 |
2. 权威意识:受排挤的异质思维 | 第14-16页 |
(二) 目中无人:凯洛夫教育学对语文教学的伤害 | 第16-21页 |
1. 硬伤难掩:公式化的阅读教学 | 第17-18页 |
2. 内伤难愈:驯服性的教学习惯 | 第18-21页 |
(三) 推波助澜:政治运动对个性言论的残酷压迫 | 第21-24页 |
1. "话"不由己:被剥夺的言论自由 | 第21-22页 |
2. 政治为"纲":共性化的话语模式 | 第22-24页 |
三、个性迷失:语文课堂教学的灵魂缺席 | 第24-38页 |
(一) 表现——活力不足:教学思维的僵化 | 第24-31页 |
1. 囿于规范:三维目标的"机械化" | 第24-26页 |
2. 形式主义:公开课堂的"作秀化" | 第26-31页 |
(二) 对策——创意施教:释放教学创造力 | 第31-38页 |
1. 个性解读:冲出教参的权威裁决 | 第32-33页 |
2. 独特设计:引导学生的独立思考 | 第33-35页 |
3. 深厚底蕴:打造教学的独特优势 | 第35-38页 |
四、话语霸权:学生创造性表达的无形桎梏 | 第38-58页 |
(一) 表现——教学专制:侵犯学生话语权 | 第38-47页 |
1. 规距束缚:造成学生的"失语" | 第38-43页 |
2. 话语垄断:忽视学生的独立评论 | 第43-47页 |
(二) 对策——课堂革命:解放学习创造力 | 第47-58页 |
1. 释放表达欲:学生话语权的回归 | 第47-54页 |
2. 重视评论:阅读教学的目标指向 | 第54-58页 |
五、教研瓶颈:执行者与研究者的角色冲突 | 第58-70页 |
(一) 表现——转型艰难:理论素养的偏废 | 第58-62页 |
1. "研"不由衷:主体意识的淡漠 | 第59-61页 |
2. 理论"荒芜":问题意识的缺失 | 第61-62页 |
(二) 对策——教研相长:提升教研创造力 | 第62-70页 |
1. 内存更新:突破狭隘的理论视野 | 第63-66页 |
2. 表达创新:形成个性化教研成果 | 第66-70页 |
六、培植创造力:语文课改任重而道远(代结语) | 第70-74页 |
(一) 深化课改:重视"我之言说" | 第71-72页 |
(二) 完善课改:呼唤"系统工程"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附录 课堂实录 | 第78-11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10-111页 |
致谢 | 第111-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