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0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1.3 研究内容与目标 | 第1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3.2 研究目标 | 第14页 |
1.4 基本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5 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1.6 研究思路框架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相关概念界定 | 第17-20页 |
2.1 理论基础 | 第17-18页 |
2.1.1 建构主义理论 | 第18页 |
2.1.2 中学物理教学原则 | 第18页 |
2.2 问题教学法的内涵 | 第18-20页 |
第三章 基于问题教学法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作用 | 第20-23页 |
3.1 组织作用 | 第20页 |
3.2 导向作用 | 第20-21页 |
3.3 启发作用 | 第21页 |
3.4 激励作用 | 第21-22页 |
3.5 明晰作用 | 第22页 |
3.6 评价作用 | 第22-23页 |
第四章 基于问题教学法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要求 | 第23-27页 |
4.1 以统一学生认识为目标 | 第23页 |
4.2 在学生认识的基础上展开设计 | 第23-24页 |
4.3 在教材的基础上展开设计 | 第24页 |
4.4 注重高中物理问题设计适度 | 第24-25页 |
4.5 注重高中物理问题设计的层次性 | 第25-27页 |
第五章 问题教学法下高中物理教学设计中物理问题提出方法 | 第27-31页 |
5.1 比较法 | 第27-28页 |
5.2 递进法 | 第28页 |
5.3 总分法 | 第28-29页 |
5.4 反构法 | 第29-31页 |
第六章 问题教学法下高中物理教学设计中物理问题提出方法的应用 | 第31-39页 |
6.1 设计前情 | 第31页 |
6.2“比较法”案例设计与分析 | 第31-33页 |
6.3“递进法”案例设计与分析 | 第33-34页 |
6.4“总分法”案例设计与分析 | 第34-35页 |
6.5“反构法”案例设计与分析 | 第35-36页 |
6.6 基于问题教学法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总结 | 第36-39页 |
第七章 基于问题教学法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评价 | 第39-42页 |
7.1 基于问题教学法的高中物理教学评价设计 | 第39页 |
7.2 基于问题教学法的高中物理教学评价指标 | 第39-40页 |
7.3 评价量表信度和效度检测 | 第40页 |
7.4 量表的试用 | 第40-42页 |
7.4.1 量表课前试用评价 | 第40-41页 |
7.4.2 量表课后试用评价 | 第41-42页 |
总结 | 第42-43页 |
不足与展望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附录 | 第46-61页 |
附录1 高中物理物理问题设计评价指标 | 第46-48页 |
附录2 高中物理物理问题设计评价量表 | 第48-51页 |
附录3 T检验分析结果 | 第51-54页 |
附录4 效度分析表 | 第54-56页 |
附录5 信度分析表 | 第56-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作者简介 | 第62-63页 |
伊犁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