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恢复的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导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研究思路和内容 | 第13-15页 |
1.2.1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1.2.2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5-17页 |
1.4.1 本文的创新 | 第15-16页 |
1.4.2 本文的不足 | 第16-17页 |
2. 相关理论回顾及文献综述 | 第17-30页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7-21页 |
2.1.1 财务困境的界定 | 第17-20页 |
2.1.2 财务困境恢复的界定 | 第20-21页 |
2.2 公司财务困境及其恢复的基础理论 | 第21-24页 |
2.2.1 非均衡理论 | 第21-22页 |
2.2.2 企业经营管理理论 | 第22-23页 |
2.2.3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 | 第23页 |
2.2.4 财务困境预警论 | 第23-24页 |
2.3 国内外财务困境恢复的文献综述 | 第24-29页 |
2.3.1 国外财务困境恢复研究的文献综述 | 第24-27页 |
2.3.2 国内财务困境研究的文献综述 | 第27-2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3.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恢复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0-40页 |
3.1 公司自身财务状况的影响 | 第30-34页 |
3.1.1 偿债能力 | 第30-31页 |
3.1.2 盈利能力 | 第31-32页 |
3.1.3 营运能力 | 第32页 |
3.1.4 发展能力 | 第32-33页 |
3.1.5 现金流量能力 | 第33-34页 |
3.2 公司治理因素的影响 | 第34-37页 |
3.2.1 股权结构 | 第35-36页 |
3.2.2 董事会结构 | 第36-37页 |
3.3 外部宏观环境的影响 | 第37-38页 |
3.3.1 宏观经济形势 | 第37-38页 |
3.3.2 国家政策法规 | 第3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4. 实证研究 | 第40-59页 |
4.1 实证设计 | 第40-52页 |
4.1.1 研究方法的选择 | 第40-43页 |
4.1.2 研究样本及数据的选取 | 第43-45页 |
4.1.3 研究变量的确定 | 第45-51页 |
4.1.4 Logistic回归模型的建立 | 第51-52页 |
4.2 实证检验及分析 | 第52-57页 |
4.2.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52-53页 |
4.2.2 Logistic回归分析 | 第53-57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59-64页 |
5.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59-60页 |
5.2 关于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恢复的政策建议 | 第60-62页 |
5.3 研究展望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后记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