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汉语语文论文

初中语文“1461”课堂教学模式应用探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一、引言第9-16页
    (一)“1461”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缘起第9页
    (二)文献综述第9-13页
    (三)“1461”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3-14页
        1.研究的目的第13-14页
        2.研究的意义第14页
    (四)“1461”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第14-16页
        1.研究思路第14-15页
        2.研究方法第15-16页
二、“1461”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和研究背景第16-23页
    (一)“1461”课堂教学模式浅释第16页
    (二)“1461”教学模式产生的背景第16-23页
        1.新时期课程标准的全面构建第16-17页
        2.对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反思第17-20页
        3.当代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不断升级第20页
        4.有效教学资源得到大力开发与利用第20-21页
        5.现当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第21-23页
三、“1461”课堂教学模式建构的理论依据、原则及基本特征第23-28页
    (一)“1461”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第23-24页
        1.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第23页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第23-24页
        3.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第24页
    (二)“1461”课堂教学模式建构原则第24-25页
        1.以学定教原则第24页
        2.因材施教原则第24页
        3.及时矫正反馈原则第24-25页
        4.过程性原则第25页
    (三)“1461”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第25-28页
        1.互动性第25-26页
        2.自主性第26页
        3.合作性第26-27页
        4.探究性第27-28页
四、“1461”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第28-34页
    (一)学案抽检,交流预习第28-29页
    (二)创设情境,目标导学第29-30页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第30-31页
    (四)展示交流,点拨提升第31页
    (五)归纳总结,拓展延伸第31-32页
    (六)达标检测,当堂反馈第32-34页
五、“1461”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成效第34-50页
    (一)教学案列应用第34-41页
    (二)应用成效概要第41-50页
六、结语第50-52页
参考文献第52-54页
致谢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炼厂气浅冷工艺制冷过程的优化设计
下一篇:高温炉管焊缝检测与识别系统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