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7-23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7-18页 |
1.2 课题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8-22页 |
1.2.1 超大型浮体发展历程 | 第18-20页 |
1.2.2 超大型浮体的水弹性研究 | 第20页 |
1.2.3 超大型浮体的总体强度研究 | 第20-22页 |
1.3 本文的研究工作与创新点 | 第22-23页 |
1.3.1 主要工作 | 第22页 |
1.3.2 创新点 | 第22-23页 |
第2章 超大浮体总体强度直接计算方法相关理论基础 | 第23-35页 |
2.1 引言 | 第23页 |
2.2 波浪载荷的计算理论 | 第23-26页 |
2.2.1 Morison方程 | 第23-25页 |
2.2.2 三维势流理论 | 第25-26页 |
2.3 波浪载荷统计分析理论 | 第26-30页 |
2.3.1 规则波 | 第27页 |
2.3.2 不规则波 | 第27页 |
2.3.3 波浪谱 | 第27-28页 |
2.3.4 波浪载荷预报 | 第28-30页 |
2.4 设计波法 | 第30-32页 |
2.4.1 确定性设计波法 | 第30-31页 |
2.4.2 随机性设计波法 | 第31-32页 |
2.4.3 长期预报设计波法 | 第32页 |
2.5 有限元法分析方法 | 第32-33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3章 纵向浮筒超大型浮体水动力分析 | 第35-47页 |
3.1 引言 | 第35页 |
3.2 纵向浮筒超大型浮体结构简介 | 第35-36页 |
3.2.1 结构参数 | 第35-36页 |
3.2.2 坐标系 | 第36页 |
3.2.3 环境参数 | 第36页 |
3.3 基于Sesam的纵向浮筒超大型浮体水动力分析 | 第36-43页 |
3.3.1 湿表面模型 | 第36-37页 |
3.3.2 莫里森模型 | 第37页 |
3.3.3 纵向浮筒超大型浮体运动响应 | 第37-39页 |
3.3.4 纵向浮筒超大型浮体剖面载荷传递函数 | 第39-43页 |
3.4 基于Ansys/Aqwa的纵向浮筒超大型浮体水动力分析 | 第43-45页 |
3.4.1 水动力模型 | 第43-44页 |
3.4.2 纵向浮筒超大型浮体运动响应 | 第44-4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4章 基于直接计算法的纵向浮筒超大型浮体总体强度研究 | 第47-71页 |
4.1 引言 | 第47页 |
4.2 基于Sesam的纵向浮筒超大型浮体总体强度分析 | 第47-57页 |
4.2.1 总体强度分析流程 | 第47-48页 |
4.2.2 结构模型 | 第48-49页 |
4.2.3 边界条件和平衡调整 | 第49页 |
4.2.4 波浪载荷工况的选取 | 第49-50页 |
4.2.5 设计波参数 | 第50-52页 |
4.2.6 纵向扭转工况下(波高14.2m和周期11.42s)总体强度分析 | 第52-57页 |
4.3 基于Ansys/Aqwa的纵向浮筒超大型浮体总体强度分析 | 第57-60页 |
4.3.1 总体强度分析流程 | 第57页 |
4.3.2 结构模型 | 第57-58页 |
4.3.3 边界条件和平衡调整 | 第58页 |
4.3.4 设计波参数 | 第58页 |
4.3.5 整体结构总体强度分析 | 第58-60页 |
4.4 基于不同分析软件的纵向浮筒超大型浮体结构在纵向扭转工况下(波高14.2m和周期11.42s)总体强度对比分析 | 第60-61页 |
4.5 波高9m周期12s工况下纵向浮筒和横向浮筒超大型浮体总体强度对比分析. | 第61-68页 |
4.5.1 结构对比 | 第61-64页 |
4.5.2 水动力模型 | 第64页 |
4.5.3 结构模型 | 第64-65页 |
4.5.4 环境参数 | 第65页 |
4.5.5 纵向浮筒和横向浮筒超大型浮体运动响应 | 第65-67页 |
4.5.6 波高9m周期12s工况下纵向浮筒和横向浮筒超大型浮体总体强度对比研究 | 第67-68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8-71页 |
第5章 超大型浮体局部结构改进及总体强度分析 | 第71-103页 |
5.1 引言 | 第71页 |
5.2 纵向浮筒超大型浮体结构改进方案 | 第71-72页 |
5.3 环境参数和边界条件 | 第72页 |
5.4 模型1-Ⅰ(改进方案一)总体强度分析 | 第72-80页 |
5.4.1 改进方案 | 第72-73页 |
5.4.2 水动力模型和结构模型 | 第73页 |
5.4.3 运动响应 | 第73-75页 |
5.4.4 剖面载荷传递函数 | 第75-77页 |
5.4.5 设计波参数 | 第77-78页 |
5.4.6 工况组合 | 第78页 |
5.4.7 模型1-Ⅰ(改进方案一)纵向扭转工况下(波高14.2m和周期11.42s)的应力分析 | 第78-80页 |
5.5 模型1-Ⅱ(改进方案二)总体强度分析 | 第80-87页 |
5.5.1 改进方案 | 第80-81页 |
5.5.2 水动力模型和结构模型 | 第81页 |
5.5.3 运动响应 | 第81-83页 |
5.5.4 剖面载荷传递函数 | 第83-84页 |
5.5.5 设计波参数 | 第84-85页 |
5.5.6 工况组合 | 第85页 |
5.5.7 模型1-Ⅱ(改进方案二)纵向扭转工况下(波高14.2m和周期11.42s)的应力分析 | 第85-87页 |
5.6 模型1-Ⅲ(改进方案三)总体强度分析 | 第87-92页 |
5.6.1 改进方案 | 第87页 |
5.6.2 水动力模型和结构模型 | 第87页 |
5.6.3 运动响应 | 第87-89页 |
5.6.4 剖面载荷传递函数 | 第89-90页 |
5.6.5 设计波参数 | 第90-91页 |
5.6.6 工况组合 | 第91页 |
5.6.7 模型1-Ⅲ(改进方案三)纵向扭转工况下(波高14.2m和周期11.42s)的应力分析 | 第91-92页 |
5.7 模型1-Ⅳ(改进方案四)总体强度分析 | 第92-101页 |
5.7.1 改进方案 | 第92-93页 |
5.7.2 水动力模型和结构模型 | 第93-94页 |
5.7.3 运动响应 | 第94-95页 |
5.7.4 剖面载荷传递函数 | 第95-97页 |
5.7.5 设计波参数 | 第97-98页 |
5.7.6 工况组合 | 第98页 |
5.7.7 模型1-Ⅳ(改进方案四)纵向扭转工况下(波高14.2m和周期11.42s)的应力分析 | 第98-101页 |
5.8 本章小结 | 第101-103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103-105页 |
本文总结 | 第103页 |
研究展望 | 第103-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0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9-111页 |
致谢 | 第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