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2.3 文献评述 | 第18页 |
1.3 研究内容方法 | 第18-19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1.4 不足之处 | 第19-20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20-24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20-21页 |
2.1.1 现代远程教育 | 第20页 |
2.1.2 教育公平 | 第20-21页 |
2.1.3 教育传播 | 第21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1-24页 |
2.2.1 公共物品理论 | 第22页 |
2.2.2 教育公平理论 | 第22页 |
2.2.3 教育传播理论 | 第22-24页 |
第三章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成人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现状 | 第24-37页 |
3.1 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现状 | 第24-27页 |
3.1.1 现代远程教育的主要特点和优势 | 第24-25页 |
3.1.2 成人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现状 | 第25-27页 |
3.2 成人现代远程教育的教育传播活动现状 | 第27-34页 |
3.2.1 现代远程教育传播系统的构建 | 第27-28页 |
3.2.2 影响现代远程教育效果的教育传播学因素 | 第28-29页 |
3.2.3 我国成人现代远程教育传播活动的发展现状 | 第29-31页 |
3.2.4 现代远程教育传播活动的基本传播特点 | 第31-34页 |
3.3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 第34-37页 |
3.3.1 按需办学,坚持特色 | 第34-35页 |
3.3.2 规范管理,提高质量 | 第35页 |
3.3.3 深化改革,优化环境 | 第35页 |
3.3.4 重视教学团队,加强系统建设 | 第35-37页 |
第四章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成人远程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 第37-52页 |
4.1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现代远程教育传播效果的满意度调查 | 第37-39页 |
4.1.1 调查情况分析 | 第37-39页 |
4.1.2 学习满意度结果分析 | 第39页 |
4.2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成人现代远程教育存在的问题 | 第39-46页 |
4.2.1 教育传播媒介功效发挥具有一定局限性 | 第39-40页 |
4.2.2 教育传播系统基本构成要素不够完善 | 第40-43页 |
4.2.3 教育传播活动中的信息沟通存在障碍 | 第43-45页 |
4.2.4 成人现代远程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存在一定困难 | 第45-46页 |
4.3 陕西广播电视大成人现代远程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6-52页 |
4.3.1 教育传播媒介功效发挥局限性的原因 | 第46-47页 |
4.3.2 教育传播系统基本构成要素不够完善的原因 | 第47-49页 |
4.3.3 教育传播活动中的信息沟通存在障碍的原因 | 第49-50页 |
4.3.4 成人现代远程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50-52页 |
第五章 推进我国成人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建议 | 第52-58页 |
5.1 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传播媒介的功效 | 第52-53页 |
5.1.1 打通成人现代远程教育传播的“网络高速路” | 第52-53页 |
5.1.2 升级成人现代远程教育传播的“媒体运输车” | 第53页 |
5.2 完善成人现代远程教育传播中的基本要素 | 第53-56页 |
5.2.1 加强培养专业的现代远程教育传播活动教师 | 第53-54页 |
5.2.2 引导学生参与成人现代远程教育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 第54-55页 |
5.2.3 提高成人现代远程教育传播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共享水平 | 第55-56页 |
5.3 保证现代远程教育传播信息双向交互过程的畅通 | 第56页 |
5.3.1 完善现代远程教育传播活动的学生支持服务系统 | 第56页 |
5.3.2 创新现代远程教育传播活动的新型网络生态环境 | 第56页 |
5.4 确保政府在促进成人现代远程教育发展中的角色定位 | 第56-58页 |
5.4.1 建立完善的现代远程教育的法律体系 | 第56-57页 |
5.4.2 加强对成人现代远程教育市场的管理 | 第57页 |
5.4.3 加速成人现代远程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 | 第57-58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附录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