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11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三、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12页 |
四、论文的总体框架 | 第12-14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4-26页 |
一、模因概述 | 第14-21页 |
(一)模因的定义和由来 | 第14-15页 |
(二)模因类型 | 第15-16页 |
(三)成功模因特征 | 第16-17页 |
(四)模因的发展阶段和选择器 | 第17-20页 |
(五)语言中的模因 | 第20-21页 |
二、模因论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1-23页 |
(一)模因论国外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二)模因论国内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三、模因论视角下的传统写作学习理论 | 第23-26页 |
(一)结果写作法的模因解读 | 第23-24页 |
(二)过程写作法的模因解读 | 第24-26页 |
第三章 基于语言模因观的CET-4 英语写作学习法构建 | 第26-39页 |
一、CET-4 英语写作的特点和问题分析 | 第26-34页 |
(一)CET-4 英语写作中的问题分析 | 第26-27页 |
(二)CET-4 英语写作特点分析 | 第27-34页 |
二、语言模因观下的CET-4 英语写作学习法的主要内容 | 第34-39页 |
(一)CET-4 英语写作中的语言模因提取 | 第34-35页 |
(二)语言模因观下CET-4 英语写作法的学习阶段 | 第35-39页 |
第四章 实证研究具体过程 | 第39-46页 |
一、实验准备 | 第39-41页 |
(一)研究问题 | 第39页 |
(二)研究对象 | 第39-40页 |
(三)研究工具 | 第40页 |
(四)研究所用教材 | 第40-41页 |
二、实验过程 | 第41-45页 |
(一)前测 | 第41-42页 |
(二)学习方法 | 第42-45页 |
(三)后测 | 第45页 |
三、数据收集 | 第45-46页 |
第五章 研究发现和讨论 | 第46-57页 |
一、数据分析 | 第46-51页 |
(一)成对样本T检验 | 第47-49页 |
(二)独立样本T检验 | 第49-51页 |
二、问卷分析 | 第51-55页 |
三、访谈分析 | 第55-56页 |
四、结果讨论 | 第56-5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反思 | 第57-61页 |
一、主要发现 | 第57-58页 |
二、局限与反思 | 第58-59页 |
三、对未来工作的启示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附录 | 第63-69页 |
附录1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作文评分原则与标准 | 第63-65页 |
附录2 前测和后测作文题目 | 第65-66页 |
附录3 问卷 一 | 第66页 |
附录4 问卷 二 | 第66-68页 |
附录5 访谈问题题纲 | 第68-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