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市区方言双字调变调的实验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9-28页 |
一、丹东概况 | 第19-20页 |
二、相关研究综述 | 第20-26页 |
(一)汉语声调实验研究的相关综述 | 第20-24页 |
(二)辽宁方言实验研究的相关综述 | 第24-26页 |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6-28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26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26-28页 |
第一章 丹东市区方言音系 | 第28-33页 |
第一节 声母和韵母 | 第28-30页 |
一、声母 | 第28-29页 |
二、韵母 | 第29-30页 |
第二节 声调 | 第30-31页 |
一、丹东市区方言声调系统 | 第30页 |
二、此次实验听辨结果 | 第30-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二章 调查过程和研究方法 | 第33-40页 |
第一节 方言调查过程 | 第33-37页 |
一、选取发音人 | 第33-34页 |
二、田野调查 | 第34-37页 |
第二节 声学分析过程 | 第37-39页 |
一、声学分析材料 | 第37页 |
二、声学分析过程 | 第37-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三章 丹东市区方言单字调声调格局 | 第40-59页 |
第一节 单字调基频及标准差 | 第40-49页 |
一、基频及F0曲线图 | 第40-48页 |
二、丹东市区方言单字调基频走势 | 第48-49页 |
第二节 单字调基频归一化及声调格局归整 | 第49-56页 |
一、基频归一化 | 第49-52页 |
二、声调格局归整 | 第52-56页 |
第三节 丹东市区方言单字调声调格局 | 第56-58页 |
一、单字调声调格局 | 第56-57页 |
二、与传统研究成果的比较 | 第57-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四章 丹东市区方言双字调基频分析 | 第59-138页 |
第一节 双字调基频及标准差 | 第59-88页 |
第二节 双字调基频归一化 | 第88-110页 |
一、双字调基频数据归一及T值曲线图 | 第88-109页 |
二、前字T值曲线 | 第109-110页 |
三、后字T值曲线 | 第110页 |
第三节 丹东市区方言双字调声调格局归整 | 第110-125页 |
第四节 丹东市区方言双字调变调模式 | 第125-135页 |
一、12位发音人双字调变调规律 | 第126-132页 |
二、丹东市区方言双字调的声学空间 | 第132-135页 |
第五节 折度打磨说的分析 | 第135-137页 |
一、折度打磨说 | 第135-136页 |
二、折度打磨说的分析 | 第136-137页 |
本章小结 | 第137-138页 |
第五章 丹东市区方言双字调时长研究 | 第138-152页 |
第一节 双字调时长及标准差 | 第138-142页 |
第二节 双字调时长归一化 | 第142-149页 |
一、相对时长表 | 第142-145页 |
二、相对时长图 | 第145-149页 |
第三节 丹东市区方言双字调时长特点 | 第149-151页 |
一、前字调长特点 | 第149-150页 |
二、后字调长特点 | 第150-151页 |
三、丹东市区方言的总时长特点 | 第151页 |
本章小结 | 第151-152页 |
结语 | 第152-154页 |
参考文献 | 第154-156页 |
致谢 | 第156-15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1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