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7页 |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 第12-13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二) 问题提出 | 第13页 |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3-15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三、研究内容与意义 | 第15-16页 |
(一)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6页 |
四、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7-23页 |
一、概念界定 | 第17页 |
(一) 监控 | 第17页 |
(二) 教学监控能力 | 第17页 |
二、理论基础 | 第17-19页 |
(一) 元认知理论 | 第17-18页 |
(二) 言语的自我指导理论 | 第18-19页 |
(三) 认知建构理论 | 第19页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四、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小学英语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23-29页 |
一、调查设计 | 第23-24页 |
(一) 调查目的 | 第23页 |
(二) 问卷设计 | 第23-24页 |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24-27页 |
(一) 小学英语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总体表现 | 第24-25页 |
(二) 小学英语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差异分析 | 第25-27页 |
三、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第四章 小学英语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重新架构 | 第29-36页 |
一、课前的计划与准备 | 第29-30页 |
(一) 教师认知 | 第29页 |
(二) 学情分析 | 第29-30页 |
(三) 教学设计 | 第30页 |
二、课中的评价与反馈 | 第30-32页 |
(一) 教学行为 | 第30-31页 |
(二) 学习行为 | 第31页 |
(三) 教学过程 | 第31-32页 |
三、课堂的控制与调节 | 第32-33页 |
(一) 教学效果 | 第32页 |
(二) 学习效果 | 第32页 |
(三) 课堂效果 | 第32-33页 |
四、课后的总结与反思 | 第33-34页 |
(一) 教学反思 | 第33页 |
(二) 学习反馈 | 第33-34页 |
(三) 总结提升 | 第34页 |
五、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五章 小学英语教师教学监控能力提升策略的实验研究 | 第36-68页 |
一、实验目的与流程 | 第36-37页 |
(一) 实验目的 | 第36页 |
(二) 实验流程 | 第36-37页 |
二、实验对象 | 第37页 |
三、实验方法 | 第37-38页 |
(一) 问卷调查 | 第37页 |
(二) 教学访谈 | 第37-38页 |
(三) 课堂观察 | 第38页 |
四、实验策略提升及实践 | 第38-44页 |
(一) 树立终身学习,加强教育理论修养 | 第38-39页 |
(二) 端正教学动机,提升教育教学技能 | 第39-41页 |
(三) 进行自我指导,培养教学监控意识 | 第41-42页 |
(四) 运用反馈技术,加强教学反思训练 | 第42-43页 |
(五) 增强实践锻炼,优化教师专业素养 | 第43-44页 |
五、实验应用 | 第44-56页 |
(一) 初次授课反馈 | 第44-46页 |
(二) 教学设计干预 | 第46-52页 |
(三) 监控意识培养 | 第52-54页 |
(四) 再次授课效果 | 第54-56页 |
六、实验数据分析 | 第56-66页 |
(一) 调查问卷 | 第56-57页 |
(二) 课堂观察 | 第57-59页 |
(三) 教学视频 | 第59-66页 |
七、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68-71页 |
一、研究总结 | 第68-69页 |
二、研究创新 | 第69页 |
三、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附录 | 第75-82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