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人安全意识模拟驾驶评价方法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1.1 交通事故与安全意识 | 第11-13页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价 | 第13-17页 |
1.2.1 国外安全意识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国内安全意识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第二章 驾驶人安全意识分析 | 第19-27页 |
2.1 意识与安全意识 | 第19-21页 |
2.1.1 意识及有关概念 | 第19页 |
2.1.2 安全意识及特点 | 第19-21页 |
2.2 驾驶人安全意识研究 | 第21-24页 |
2.2.1 交通冲突与驾驶人安全意识 | 第21-22页 |
2.2.2 驾驶人安全意识定义和分类 | 第22-24页 |
2.3 驾驶入安全意识影响因素分析 | 第24-26页 |
2.3.1 外部交通环境因素 | 第24-25页 |
2.3.2 个人因素 | 第25-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驾驶人安全意识评价体系 | 第27-51页 |
3.1 驾驶人安全意识评价方法确定 | 第27-28页 |
3.1.1 驾驶人安全意识方法研究 | 第27页 |
3.1.2 评价方法的确定 | 第27-28页 |
3.2 安全意识模拟驾驶评价场景设计 | 第28-33页 |
3.2.1 典型交通情景的特点分析 | 第28-29页 |
3.2.2 典型交通情景的设计 | 第29-33页 |
3.3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33-39页 |
3.3.1 指标选取的原则 | 第33-34页 |
3.3.2 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34-39页 |
3.4 驾驶人安全意识评价指标权重分析 | 第39-45页 |
3.4.1 层次分析法 | 第39-42页 |
3.4.2 驾驶人安全意识的层次分析评价方法 | 第42-45页 |
3.5 安全意识评价指标的评判标准 | 第45-4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四章 驾驶人安全意识模拟实验 | 第51-63页 |
4.1 实验目的 | 第51页 |
4.2 实验设备 | 第51-52页 |
4.3 实验人员 | 第52-53页 |
4.4 实验场景设计 | 第53-58页 |
4.4.1 静态场景 | 第53-54页 |
4.4.2 动态场景 | 第54-57页 |
4.4.3 实验场景平面图 | 第57-58页 |
4.5 实验流程设计 | 第58-60页 |
4.5.1 实验准备 | 第58页 |
4.5.2 实验人员分组与练习 | 第58-59页 |
4.5.3 实验过程 | 第59-60页 |
4.6 实验数据收集 | 第60-62页 |
4.6.1 驾驶模拟器有效数据 | 第60-61页 |
4.6.2 驾驶监控视频影像 | 第61页 |
4.6.3 实验数据预处理 | 第61-62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五章 驾驶人安全意识评价模型验证实例分析 | 第63-75页 |
5.1 实验分析及评价 | 第63-70页 |
5.1.1 超速幅度 | 第63-65页 |
5.1.2 制动减速度 | 第65-67页 |
5.1.3 车速标准差 | 第67-68页 |
5.1.4 转向灯提前开启时间 | 第68-70页 |
5.2 安全意识模拟评价结果 | 第70-71页 |
5.3 安全意识专家评价结果 | 第71-7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5-77页 |
6.1 结论 | 第75-76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附录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