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同伴群交通行为建模与仿真分析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4页 |
1.2 研究概述 | 第14-20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2.3 小结 | 第20页 |
1.3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1.4 研究思路和内容 | 第21-25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21-22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22-25页 |
第二章 行人运动建模理论及仿真平台 | 第25-37页 |
2.1 行人宏观交通仿真模型 | 第25-26页 |
2.2 行人微观交通仿真模型 | 第26-33页 |
2.2.1 元胞自动机模型 | 第26-30页 |
2.2.2 磁力模型 | 第30页 |
2.2.3 移动效益模型 | 第30-31页 |
2.2.4 社会力学模型 | 第31-32页 |
2.2.5 模型优缺点对比研究 | 第32-33页 |
2.3 行人仿真平台 | 第33-36页 |
2.3.1 行人仿真软件 | 第33-35页 |
2.3.2 几种行人仿真软件的对比 | 第35-36页 |
2.4 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行人运动方程的构建 | 第37-59页 |
3.1 行人社会力学基础模型 | 第37-40页 |
3.2 模型的特点及不足 | 第40-41页 |
3.3 同伴群社会力学模型 | 第41-45页 |
3.4 行人全局路径规划行为 | 第45-51页 |
3.4.1 拥有路径信息行人的全局路径规划行为 | 第45-47页 |
3.4.2 缺失路径信息行人的全局路径规划行为 | 第47-51页 |
3.5 行人局部路径选择行为 | 第51-55页 |
3.5.1 行人感知与避让分析 | 第51-53页 |
3.5.2 行人避让行为处理 | 第53-55页 |
3.6 行人与行人和边界之间的重叠及穿越处理 | 第55-56页 |
3.7 改进的行人运动学方程 | 第56页 |
3.8 小结 | 第56-59页 |
第四章 行人仿真系统设计与平台开发 | 第59-69页 |
4.1 Pedsim平台的核心技术 | 第59-62页 |
4.1.1 社会力学模型与Agent建模思想 | 第59-60页 |
4.1.2 面向对象编程技术与Agent建模思想 | 第60-62页 |
4.2 行人仿真平台功能模块设计 | 第62页 |
4.3 平台的程序设计及实现 | 第62-66页 |
4.4 系统界面及操作 | 第66-67页 |
4.5 小结 | 第67-69页 |
第五章 基于Agent思想的微观行人仿真研究 | 第69-83页 |
5.1 社会力模型相关参数标定 | 第69-73页 |
5.1.1 行人体态属性特征参数 | 第69-71页 |
5.1.2 行人运动属性特征参数 | 第71-72页 |
5.1.3 行人受力强度因子 | 第72-73页 |
5.2 改进模型有效性验证及仿真运用 | 第73-82页 |
5.2.1 模型避让效果演示 | 第73-75页 |
5.2.2 仿真变量关系图对比分析 | 第75-77页 |
5.2.3 社会力模型经典现象模拟及分析 | 第77-79页 |
5.2.4 改进社会力模型大密度人群仿真 | 第79-82页 |
5.3 小结 | 第82-83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3-85页 |
6.1 工作总结 | 第83-84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