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8-11页 |
第一章 中动结构的前人研究及趋势 | 第11-33页 |
第一节 英语中动结构的发展历史及研究内容 | 第11-22页 |
第二节 汉语中动结构的研究历史及研究内容 | 第22-31页 |
第三节 中动结构的研究趋势 | 第31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31-33页 |
第二章 中动结构的界定标准及汉语典型中动结构的内涵界定 | 第33-62页 |
第一节 中动结构的前人界定及界定标准 | 第33-36页 |
第二节 英语典型中动结构的句法语义特征 | 第36-44页 |
第三节 汉语典型中动结构的句法语义特征 | 第44-55页 |
第四节 汉语典型中动结构的语义类型 | 第55-58页 |
第五节 汉语典型中动结构的语用功能 | 第58-60页 |
第六节 汉语典型中动结构的内涵界定 | 第60-61页 |
第七节 小结 | 第61-62页 |
第三章 汉语典型中动结构与“V起来”句的比较研究 | 第62-75页 |
第一节 前人关于中动结构与“V起来”句的关系研究 | 第62-64页 |
第二节 汉语中动结构与非中动类“V起来”句的句法比较 | 第64-67页 |
第三节 汉语中动结构与非中动类“V起来”句的语义比较 | 第67-69页 |
第四节 汉语中动结构与中动类“V起来”句的变换关系 | 第69-74页 |
第五节 小结 | 第74-75页 |
第四章 汉语典型中动结构与作格结构的比较研究 | 第75-86页 |
第一节 前人关于作格结构及其与中动结构的关系研究 | 第75-77页 |
第二节 汉语中动结构与作格结构的共性 | 第77-78页 |
第三节 汉语中动结构与作格结构的差异 | 第78-85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85-86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86-88页 |
第一节 结论 | 第86页 |
第二节 创新点及不足 | 第86-88页 |
注释 | 第88-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100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 第100-101页 |
后记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