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8-13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8页 |
二、相关界定 | 第8-9页 |
三、国内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9-11页 |
四、研究目标与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五、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和可预期的成果 | 第12-13页 |
第一章 改进与完善——抗战前小学教师管理制度(1927—1937) | 第13-35页 |
第一节 检定制度的理想与现实 | 第13-20页 |
一、民国初期对小学教师资格的检定 | 第13-15页 |
二、国民政府对小学教师资格检定制度的改进 | 第15-18页 |
三、检定实施后的小学师资现状 | 第18-19页 |
四、小学教师资格检定制度的评价 | 第19-20页 |
第二节 优劣参半的聘任制度 | 第20-25页 |
一、国民政府时期的小学教师聘任制度 | 第21-22页 |
二、聘任制引发的社会问题 | 第22-24页 |
三、小学教师聘任制度的反思 | 第24-25页 |
第三节 进修制度的厘定与倡行 | 第25-35页 |
一、进修的原因与必要性 | 第26页 |
二、战前小学教师进修制度的确立 | 第26-27页 |
三、进修的组织与实施 | 第27-32页 |
四、战前教育界对小学教师进修问题的探讨 | 第32-34页 |
五、小学教师进修制度的评析 | 第34-35页 |
第二章 维系与巩固——抗战时小学教师管理制度(1937—1945) | 第35-51页 |
第一节 战时国民政府对小学教师的待遇保障 | 第35-42页 |
一、战前小学教师的待遇政策与待遇实况 | 第35-38页 |
二、战时教育界对改善小学教师待遇状况的呼吁 | 第38-40页 |
三、战时小学教师的待遇保障 | 第40-42页 |
第二节 战时的曙光——战区小学教师服务团 | 第42-47页 |
一、服务团的成立 | 第42-44页 |
二、服务团的教育活动 | 第44-45页 |
三、小学教师服务团的现实意义 | 第45-47页 |
第三节 战时小学教师的“升迁” | 第47-51页 |
一、“升迁”的主要形式及要求 | 第47-48页 |
二、教育界关于“升迁”利弊问题的探讨 | 第48-51页 |
第三章 整顿与改革——抗战后小学教师管理制度(1945—1949) | 第51-61页 |
第一节 小学教师的抚恤 | 第51-56页 |
一、抚恤政策的修订 | 第51-54页 |
二、抚恤政策的落实情况 | 第54-55页 |
三、抚恤政策难收实效的原因考察 | 第55-56页 |
第二节 改革后的小学教师假期训练 | 第56-61页 |
一、假期训练的实施要项 | 第56-57页 |
二、假期训练的具体实践 | 第57-59页 |
三、假期训练的评析 | 第59-61页 |
结语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