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儒家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一、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8-9页 |
二、 研究综述 | 第9-10页 |
三、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0-11页 |
(一) 研究内容 | 第10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四、 创新之处 | 第11-12页 |
第二章 传承儒家文化的重要意义 | 第12-18页 |
一、 源远流长的儒家文化 | 第12-13页 |
二、 儒家文化的思想内涵 | 第13-16页 |
三、 传承儒家文化的重要意义 | 第16-18页 |
(一) 延续民族文化的意义 | 第16页 |
(二) 满足当今社会价值重建的需要的意义 | 第16-17页 |
(三) 确立崇高的理想人格和价值目标的意义 | 第17-18页 |
第三章 儒家文化在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体现 | 第18-29页 |
一、 儒家文化与语文的关系 | 第18-20页 |
(一) 儒家文化是语文教育的根源 | 第18-19页 |
(二) 语文教学对儒家文化的扬弃 | 第19-20页 |
二、 儒家文化在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体现 | 第20-29页 |
(一) 爱国主义 | 第21-23页 |
1. 心忧天下,兼济入世 | 第21-22页 |
2. 大公与爱国 | 第22-23页 |
(二) 生命哲学 | 第23-25页 |
1. 天人合一 | 第23-24页 |
2. 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 第24页 |
3. 三不朽 | 第24-25页 |
(三) 美好品德 | 第25-26页 |
(四) 人文理念 | 第26-27页 |
(五) 治学态度 | 第27-28页 |
(六) 艺术思想 | 第28-29页 |
第四章 高中语文教学中儒家文化的渗透路径 | 第29-37页 |
一、 语文教师在儒家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 第29-30页 |
二、 语文教师基本素质的提高 | 第30-33页 |
(一) 端正思想,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 | 第30-31页 |
(二) 夯实自身积淀 | 第31-32页 |
(三) 充实相关的知识储备 | 第32-33页 |
1. 天文 | 第32页 |
2. 历法 | 第32页 |
3. 姓氏 | 第32页 |
4. 官职 | 第32-33页 |
5. 宫室 | 第33页 |
6. 古代的谦称和敬称 | 第33页 |
7. 古代常见的地理位置特称 | 第33页 |
三、 语文教学中儒家文化的渗透 | 第33-37页 |
(一) 重视学生情感体验 | 第33-34页 |
(二) 重视比较阅读教学 | 第34页 |
(三) 重视联系实际 | 第34-35页 |
(四) 重视读写结合 | 第35-36页 |
(五) 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 | 第36-37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37-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