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韩文摘要 | 第11-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8页 |
1.1 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1.2 研究史回顾 | 第15-16页 |
1.3 研究对象及方法 | 第16-18页 |
第二章 《三国演义》与《兴武王演义》演变过程比较 | 第18-31页 |
2.1 小说作者及其创作背景 | 第18-20页 |
2.2 从史书记载到小说的演变历程 | 第20-31页 |
第三章 《三国演义》与《兴武王演义》创作手法比较 | 第31-42页 |
3.1 主副线式叙事结构 | 第31-35页 |
3.2 对中国古典的借鉴 | 第35-39页 |
3.3 据史演绎的虚实处理方式 | 第39-42页 |
第四章 《三国演义》与《兴武王演义》主要人物形象比较 | 第42-58页 |
4.1 蜀汉与新罗贤相仁君 | 第43-50页 |
4.1.1 忠臣贤相——诸葛亮与金庾信 | 第43-47页 |
4.1.2 贤德仁君——刘备与金春秋 | 第47-50页 |
4.2 蜀汉与新罗的对立国掌权者 | 第50-58页 |
4.2.1 一代枭雄——曹操与渊渊盖苏文 | 第50-54页 |
4.2.2 亡国昏君——孙皓与义慈王 | 第54-58页 |
第五章 《三国演义》与《兴武王演义》文学意义比较 | 第58-61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