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新诗教学问题浅析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目录 | 第9-11页 |
绪论 | 第11-16页 |
一、选题原由 | 第11-12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一) 新诗教学现象的研究 | 第12-13页 |
(二) 新诗在教材中选篇研究 | 第13页 |
三、研究方案和论文大纲 | 第13-16页 |
第一章 从高中语文教材中看新诗教学问题 | 第16-28页 |
第一节 新诗选篇分析 | 第17-19页 |
一、新诗选篇所占比重小 | 第17-18页 |
二、新诗选篇缺少时代感 | 第18-19页 |
第二节 新诗选篇的课后习题设计分析 | 第19-23页 |
一、新诗语言节奏的音乐性 | 第19-20页 |
二、新诗意象的象征意义 | 第20-21页 |
三、新诗表现手法的运用 | 第21-22页 |
四、新诗写作练习设计的缺少 | 第22-23页 |
第三节 新诗的编排方式对新诗教学的影响 | 第23-28页 |
一、以体裁为主的编排中新诗诗体特点的体现 | 第24-25页 |
二、以主题为主的编排中新诗教学的倾向性 | 第25-28页 |
第二章 高中语文教师参考用书中的新诗的教学设计 | 第28-38页 |
第一节 新诗教学内容设计的泛化 | 第28-32页 |
一、新诗文体设计的泛化 | 第28-30页 |
二、新诗教学内容设计的泛化与缺失 | 第30-32页 |
第二节 新诗内在节奏和外在节奏的分析 | 第32-35页 |
一、对新诗外在节奏的侧重 | 第32-33页 |
二、对新诗内在节奏的忽略 | 第33-35页 |
第三节 新诗意象的分析 | 第35-38页 |
一、侧重新诗意象的象征性 | 第35-36页 |
二、新诗意象组合分析的缺失 | 第36-38页 |
第三章 新诗教学案例分析 | 第38-43页 |
第一节 《相信未来》教学案例的反思 | 第38-40页 |
第二节 《再别康桥》导学案教学案例分析 | 第40-43页 |
第四章 高中语文新诗教学建议 | 第43-49页 |
第一节 教学中对新诗的拓展阅读 | 第43-45页 |
一、对选修教材的合理运用 | 第43-44页 |
二、引导学生进行联类阅读 | 第44页 |
三、引导学生进行多元有界解读 | 第44-45页 |
第二节 抓住新诗特点进行教学设计 | 第45-46页 |
一、注意内在节奏与外在节奏的统一 | 第45页 |
二、注意对新诗意象特征的把握 | 第45-46页 |
第三节 引导学生进行新诗写作训练 | 第46-49页 |
一、引导学生进行仿写与改写 | 第46-47页 |
二、引导学生巧妙构思 | 第47-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附录一 | 第53-56页 |
附录二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