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8-9页 |
1.文献综述 | 第9-19页 |
1.1 自我同一性 | 第9-11页 |
1.1.1 自我与自我同一性 | 第9页 |
1.1.2 自我同一性的相关研究 | 第9-11页 |
1.2 自我的叙事研究 | 第11-17页 |
1.2.1 叙事同一性 | 第12页 |
1.2.2 叙事同一性的发展 | 第12-14页 |
1.2.3 叙事同一性的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2.4 叙事同一性的相关研究 | 第15-17页 |
1.3 问题提出 | 第17-19页 |
2.研究方法 | 第19-24页 |
2.1 前期研究 | 第19-20页 |
2.1.1 研究目的 | 第19页 |
2.1.2 被试 | 第19页 |
2.1.3 研究材料 | 第19-20页 |
2.1.4 研究流程 | 第20页 |
2.1.5 结果分析 | 第20页 |
2.2 正式研究 | 第20-24页 |
2.2.1 研究目的 | 第20-21页 |
2.2.2 被试 | 第21页 |
2.2.3 研究材料 | 第21页 |
2.2.4 研究流程 | 第21-22页 |
2.2.5 叙事材料编码 | 第22-24页 |
3.结果与分析 | 第24-39页 |
3.1 自我同一性的发展状态 | 第24-25页 |
3.1.1 自我同一性状态分布 | 第24页 |
3.1.2 自我同一性状态的性别差异 | 第24-25页 |
3.2 大学生叙事建构特点 | 第25-28页 |
3.2.1 叙事意义建构特点 | 第25页 |
3.2.2 叙事事件类型特点 | 第25-27页 |
3.2.3 叙事重要他人特点 | 第27页 |
3.2.4 叙事未来计划特点 | 第27页 |
3.2.5 叙事情绪效价分析 | 第27-28页 |
3.3 不同自我同一性状态个体的叙事建构特点 | 第28-39页 |
3.3.1 不同自我同一性状态个体意义建构特点 | 第28-30页 |
3.3.2 不同自我同一性状态个体叙事未来计划特点 | 第30页 |
3.3.3 自我同一性完成状态(A)个体的叙事建构特点 | 第30-32页 |
3.3.4 自我同一性完成-早闭状态(A-F)个体的叙事建构特点 | 第32-34页 |
3.3.5 自我同一性早闭状态(F)个体的叙事建构特点 | 第34-35页 |
3.3.6 自我同一性延缓状态状态(M)个体的叙事建构特点 | 第35-37页 |
3.3.7 自我同一性弥散-延缓状态(D-M)个体的叙事建构特点 | 第37-39页 |
4.讨论 | 第39-42页 |
5.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8页 |
附录 | 第48-54页 |
后记 | 第54-55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