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4页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2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2-14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四节 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14-15页 |
一、校外培训 | 第14-15页 |
二、校外培训学校 | 第15页 |
三、教学特色 | 第15页 |
第五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4页 |
一、已有研究的进展 | 第15-22页 |
二、已有研究的不足 | 第22-24页 |
第二章 校外培训学校兴起的原因及理论依据 | 第24-30页 |
第一节 校外培训学校的特点 | 第24-25页 |
第二节 校外培训学校兴起的原因 | 第25-28页 |
一、经济因素 | 第26页 |
二、政治因素 | 第26-27页 |
三、文化因素 | 第27页 |
四、教育因素 | 第27-28页 |
第三节 校外培训学校兴起的理论依据 | 第28-30页 |
一、个性化教学理论 | 第28-29页 |
二、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初中阶段校外培训学校教学现状透析 | 第30-40页 |
第一节 课堂观察设计与实施 | 第30-32页 |
一、课堂观察内容及其目的 | 第30页 |
二、课堂观察对象 | 第30-32页 |
三、资料收集 | 第32页 |
四、研究过程 | 第32页 |
第二节 S学校课堂教学活动现状 | 第32-40页 |
一、以知识掌握为主的教学目标 | 第32-33页 |
二、以自主开发为主的教学内容 | 第33-34页 |
三、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的教学方法 | 第34-37页 |
四、多样性的教学主体 | 第37页 |
五、教学组织形式灵活 | 第37-38页 |
六、以鼓励为主的教学评价 | 第38-40页 |
第四章 初中阶段校外培训学校教学活动的特点 | 第40-45页 |
第一节 明晰的教学目标 | 第40-41页 |
第二节 着重于自主教材的开发和使用 | 第41-42页 |
第三节 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 | 第42-43页 |
第四节 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 | 第43-44页 |
第五节 规范化的教学制度 | 第44-45页 |
第五章 对初中阶段校外培训学校教学活动的思考 | 第45-50页 |
第一节 校外培训学校教学活动的不足 | 第45-47页 |
一、教师以知识性训练为主导,对学生情感培养不足 | 第45页 |
二、课程设置不够全面,不能满足多样化需求 | 第45页 |
三、教学评价形式化,难以判断其真实性 | 第45-46页 |
四、师资水平不高,职业素养欠佳 | 第46-47页 |
第二节 优化校外培训学校教学的建议 | 第47-50页 |
一、以学生的整体发展为目标 | 第47页 |
二、对学生的学业评价要科学化、制度化 | 第47-48页 |
三、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着重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 第48页 |
四、做好与正规学校教育内容的有效衔接,密切与正规学校的联系 | 第48-50页 |
结语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附录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