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前言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1 国内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研究 | 第10-11页 |
1.2.2 国外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研究 | 第11-12页 |
1.2.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12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2-13页 |
1.3.1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3.2 本文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4 本文研究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第2章 概念与理论 | 第15-20页 |
2.1 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的概念及相关研究 | 第15-17页 |
2.1.1 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概念 | 第15页 |
2.1.2 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的相关研究 | 第15-16页 |
2.1.3 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16页 |
2.1.4 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测量的相关理论 | 第16-17页 |
2.2 满意度激励理论 | 第17-18页 |
2.2.1 需要层次理论与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 | 第17页 |
2.2.2 ERG理论与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 | 第17页 |
2.2.3 成就需要理论与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 | 第17-18页 |
2.2.4 激励—保健因素理论与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 | 第18页 |
2.2.5 公平理论与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 | 第18页 |
2.3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理论基础 | 第18-20页 |
2.3.1 人际关系理论 | 第18-19页 |
2.3.2 影响决定论 | 第19-20页 |
第3章 教师工作满意度问卷设计与发放回收 | 第20-26页 |
3.1 问卷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 第20-23页 |
3.1.1 银川能源学院的定位与办学特色 | 第20-21页 |
3.1.2 银川能源学院教师结构 | 第21-23页 |
3.2 问卷设计 | 第23-24页 |
3.2.1 问卷调查目的 | 第23页 |
3.2.2 问卷调查对象 | 第23页 |
3.2.3 问卷调查设计基本思路 | 第23-24页 |
3.2.4 问卷设计的具体内容 | 第24页 |
3.3 调查问卷发放与回收 | 第24-26页 |
第4章 教师工作满意度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26-36页 |
4.1 工资、福利和奖金方面 | 第26-30页 |
4.1.1 工资问卷结果与原因分析 | 第26-28页 |
4.1.2 福利待遇问卷结果与原因分析 | 第28-29页 |
4.1.3 奖金问卷结果与原因分析 | 第29-30页 |
4.2 教学条件与工作环境方面 | 第30-31页 |
4.3 职称评定与职位晋升方面 | 第31-32页 |
4.4 教师的人际关系方面 | 第32-34页 |
4.4.1 教师之间人际关系满意度 | 第32-33页 |
4.4.2 教师与学生之间 | 第33-34页 |
4.5 制度文化方面 | 第34-35页 |
4.6 总结 | 第35-36页 |
第5章 教师工作满意度改善措施 | 第36-40页 |
5.1 政策层面上改变体制性差异 | 第36页 |
5.2 完善学院规章制度和管理体系 | 第36-37页 |
5.3 切实提高银川能源学院教师收入水平 | 第37-38页 |
5.3.1 合理制定基本薪酬级别 | 第37页 |
5.3.2 以绩效为基础的奖金 | 第37页 |
5.3.3 福利 | 第37-38页 |
5.4 学院应该重视教师素质的提高 | 第38页 |
5.5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 | 第38页 |
5.6 改善教师的教学条件与工作环境 | 第38-39页 |
5.7 建立和谐良好的教师间人际关系 | 第39-40页 |
第6章 结论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附录 银川能源学院教师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 | 第45-48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