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24页 |
1.1 养殖大黄鱼及其特定腐败菌简介 | 第10-11页 |
1.1.1 养殖大黄鱼简介 | 第10页 |
1.1.2 特定腐败菌简介 | 第10-11页 |
1.2 生物胺概述 | 第11-16页 |
1.2.1 生物胺概述、生理功能及毒性 | 第11-12页 |
1.2.2 生物胺的产生 | 第12-14页 |
1.2.3 生物胺与食品安全 | 第14-15页 |
1.2.4 生物胺检测方法进展 | 第15-16页 |
1.3 群体感应概述 | 第16-22页 |
1.3.1 群体感应概述 | 第16-17页 |
1.3.2 群体感应系统类别 | 第17-20页 |
1.3.3 群体感应与食品腐败 | 第20-21页 |
1.3.4 群体感应抑制剂 | 第21-22页 |
1.4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2-24页 |
第2章 不同贮藏温度下养殖大黄鱼生物胺与其他品质指标变化规律研究 | 第24-39页 |
2.1 前言 | 第24页 |
2.2 材料与设备 | 第24-25页 |
2.2.1 主要材料与试剂 | 第24-25页 |
2.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25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5-27页 |
2.3.1 样品处理 | 第25页 |
2.3.2 生物胺测定 | 第25-26页 |
2.3.3 细菌总数(TVC)测定 | 第26页 |
2.3.4 挥发性盐基氮(TVB-N)测定 | 第26页 |
2.3.5 pH测定 | 第26-27页 |
2.3.6 三甲胺(TMA)测定 | 第27页 |
2.3.7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27页 |
2.4 结果与分析 | 第27-36页 |
2.4.1 不同贮藏温度下大黄鱼生物胺含量变化 | 第27-30页 |
2.4.2 不同贮藏温度下大黄鱼TVC变化 | 第30-31页 |
2.4.3 不同贮藏温度下大黄鱼TVB-N变化 | 第31-32页 |
2.4.4 不同贮藏温度下大黄鱼pH变化 | 第32-33页 |
2.4.5 不同贮藏温度下大黄鱼TMA变化 | 第33页 |
2.4.6 生物胺变化与其他理化指标相关性 | 第33-35页 |
2.4.7 生物胺预测模型 | 第35-36页 |
2.5 讨论 | 第36-37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3章 冷藏大黄鱼特定腐败菌信号分子与生物胺关系探究 | 第39-53页 |
3.1 前言 | 第39页 |
3.2 实验材料 | 第39-40页 |
3.2.1 实验菌株 | 第39页 |
3.2.2 实验试剂 | 第39-40页 |
3.2.3 试验设备 | 第40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40-42页 |
3.3.1 细菌菌株的活化培养 | 第40页 |
3.3.2 细菌菌悬液的制备 | 第40页 |
3.3.3 无菌鱼汁的配置 | 第40-41页 |
3.3.4 接种和储藏实验 | 第41页 |
3.3.5 S.baltica菌株生长曲线的绘制 | 第41页 |
3.3.6 信号分子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41-42页 |
3.3.7 生物胺测定 | 第42页 |
3.3.8 数据处理与统计 | 第42页 |
3.4 实验结果 | 第42-51页 |
3.4.1 GC-MS信号分子的检测 | 第42-45页 |
3.4.2 S.baltica菌株生长曲线的变化 | 第45-51页 |
3.5 讨论 | 第51-52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4章 花色苷对S.baltica群体感应及产胺能力的影响 | 第53-66页 |
4.1 前言 | 第53页 |
4.2 实验材料 | 第53-54页 |
4.2.1 实验菌株 | 第53页 |
4.2.2 实验试剂 | 第53-54页 |
4.2.3 实验设备 | 第54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54-57页 |
4.3.1 花色苷对S.baltica最小抑菌浓度 | 第54页 |
4.3.2 花色苷对S.baltica抗QS的处理 | 第54页 |
4.3.3 花色苷对S.baltica产胺能力的影响 | 第54-55页 |
4.3.4 花色苷成分分析 | 第55页 |
4.3.5 鸟氨酸脱羧酶基因的表达 | 第55-57页 |
4.3.6 数据处理与统计 | 第57页 |
4.4 实验结果 | 第57-64页 |
4.4.1 花色苷对S.baltica生长的影响 | 第57-59页 |
4.4.2 花色苷抑制S.baltica中DKPs信号分子 | 第59-61页 |
4.4.3 花色苷抑制S.baltica中腐胺的生成 | 第61页 |
4.4.4 花色苷成分分析 | 第61-63页 |
4.4.5 花色苷抑制S.baltica中鸟氨酸脱羧酶表达 | 第63-64页 |
4.5 讨论 | 第64-65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5章 结论、创新点和展望 | 第66-68页 |
5.1 结论 | 第66页 |
5.2 创新点 | 第66页 |
5.3 展望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4页 |
附录 | 第74-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